全台共有八個縣市,所有國中、小學的學生,在學校吃營養午餐完全免費。

八縣市中,除了金門縣、連江縣政府毫無債務,其他縣市包括苗栗縣、新竹縣、新竹市、彰化縣、南投縣和花蓮縣,政府長短期債務,皆超過百億元。其中,苗栗縣負債近四百億元,被財政部列為債務超限縣市。

每年,新竹縣政府花在免費營養午餐政策上的經費約三點七億元,占所有國中小學教育經費的百分之五點五。但若扣除總體教育經費中百分之九十的人事費用,營養午餐經費就占去大半教育經費。

一位新竹縣的校長就說,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學校要辦活動、蓋校舍,經費綁手綁腳。校長得拚命找資源,才能辦教育,「連裝一扇窗簾,都要去找家長贊助」。

「全面免費營養午餐,得在財政良好的前提下實施。」長期關注教育經費的立委蔣乃辛表示,地方政府教育經費不夠,任何福利就得有排富措施;經費若不用在刀口上,光是吃飯這件事,就會排擠到其他教育經費,受害的還是學生。

但是,靠選票上台的地方首長,要開結束免費政策的第一槍,談何容易。
殷鑑不遠。韓國首爾市前市長吳世勳,曾因反對免費營養午餐政策、推動市民公投失敗去職。

他下台前曾說,免費營養午餐是不顧政府預算規模的民粹政策,最終只有拖垮財政,「過度福利,只會給下一代帶來沉重負擔。」他的話放在台灣,也行。
全家盟校園食安小組執行長孫文昌點出免費營養午餐的兩大問題癥結:「政策買票」和「低價困境」。

營養午餐已成候選人政策買票的工具之一。一九九二年新竹縣率全台之先,宣布免費營養午餐政策,後續七個縣市陸續跟進。候選人在選前大開支票,免費午餐政策上路後,午餐經費只能在教育經費中挪用。

免費政策先例一開,後續接任的首長只能繼續維持。孫文昌說,即便財政拮据,首長都認為,這是前任留下來的政策,「取消了,怎麼選下一屆?」

孫文昌說,地方政府「窮到都要倒了」,午餐一旦實施免費,成本就不可能有調漲空間。

被低價綁架的午餐政策,每個孩子一餐的成本維持卅二到卅五元,即便學校有心改善學生午餐品質,因為縣府已訂下「免費」政策,校方也不能自行向家長收費,學生只能吃到低成本、低品質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