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一則新聞報導出現了一位台灣版的雨人自閉症男孩,藉此突顯出他強記憶力的特異功能,誠然,平凡如妳、我,對於該起身障議題的新聞採擷,宜有它更為深入的探討論述。

基本上,因應於鑑定評估的醫療水準,自閉症(Autism)已然是從過去的智能障礙類別,而成為一項單獨的身障類型,只不過,相與衍生的議題思索,依舊還是未能提升對於自閉症族群所應該要有建置性的保護措施,如此一來,自閉症之於特異功能,一方面僅是侷限在一般正常人無法做到而來的驚訝讚嘆,而無助益問題的通盤性解套,特別是扣緊所覺察出來包括固著行為、智能損傷、感統失調、溝通困難、社交障礙、情緒失控等等自閉歷程的生命事件,那麼,相較於其它官能性質的身障類別,在諸如就醫、就學、就業與就養的人身權益上,自閉症患者是否得以獲致更為積極性的差別待遇?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理應是要因應於進步的文明化內含,以讓分類、分級的身障人口族群,思索出一套量身訂製的個別化(individualize)、跨域協調的統整化(integrate)以及世界接軌國際化(international)的鑑定服務機制?

連帶地,從對於自閉者本人的生活教養到自閉症家人的長照負擔,點明了自閉歷程實則含蓋的是不同成長階段的生命流點及其轉折過程所招致殊異的生命歷程,就此而言,雙重抑或是多重的老化議題,從一般身障到自閉症家庭,要如何有其同中存異與異中求同的論述思考?至於,擺盪在社會排除和社會融合之間,自閉症患者及其主照者的身心老化,又要如何就居家式、社區式與機構式不同的照顧模式,以讓年邁的父母雙親得以放心且安心於親親小寶貝未來的人生旅途?顯然,就其守護機制的變革工程來說,對於從『星星的孩子』到『肯納兒』的這一群墮入凡間的天使,一線之隔所必需要兼具醫療、復健、特教、心理、社福、勞動、司法等等的照顧管理網絡,說明了大手牽小手但卻又遲早必須要放手的無謂唏噓!?

總之,要如何讓單一個案以擴及到通案性質的綜融性考察,那麼,我們這個主流社會似乎是漠視包括自閉症及其家人在內的所有身障族群,所應該要加以正視的社會性存在,就此而言,智能障礙、肯納症抑或是亞思柏格,當僅是某種形式的「存在」,問題的癥結點還是在於要如何從對於身障者不同身心處境的「存在」(exist),以進一步思考身障者作為人之「本質」(essence)的真正意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