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因為當前智慧型手機和通訊軟體的普及發達,這使得時下許多青少年掉進所謂的網路交友陷阱,對此,單就今年(2015年)7月的這整個月,新北一市便出現72件遭受到網友性侵的案件,這使得關乎到網路交友安全一事,是有它進一步深究的論述空間。

事實上,來自於3C產品的科技創新,這使得對於包括青少族群在內的所有年齡層的各種衝擊影響,早已經是舖天蓋地於各自世代人口的心靈結構,就此而言,因應 於特定季節(暑假)、特定族群(青少年)以及特定風險事故(網路交友性侵)而來的議題觀照,理應也是要等量齊觀於包括學齡前階段、學童期階段、青少階段、 大專階段、社會人士乃甚至於近老或退休族群,藉此思索各種預期或非預期性的發展後果,就此而言,所謂網路交友安全的觀念充權與機會教育,還是要有它分級分 類和分階分段的不同對應措施;連帶地,要如何在虛擬的人性想像世界當中,以増升更多現實與務實的人生際遇,這多少突顯了人性經常迷思在科技創造之中的虛 幻、迅速、大量、表相而無法自拔,因此,相與對應的解套或配套,還是要有不同模式的思維進路。

比如說:正向看待「網路」作為一項交友的中介平台,但是,關涉到交友互動所可能拉扯出來的人、事、時、地與物,就要有它整體顧及考量的必要,畢竟,兩人的 私密世界倘若是缺少其它同儕的把關陪伴,那麼,網路霸凌或性侵當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除此同時,因應交友互動所衍生出來的:在不適宜的時段、不適 宜的場所、使用不適宜的食品物件,自然是會出現不適宜的發展結果,以此觀之,要如何從觸法的犯罪行徑以進一步地擴及到偏差或虞犯的可能行徑,那麼,網路交 友的安全與否,又豈只是性侵、受騙、微罪等等的不堪事情?!准此,擺盪在載舟與覆舟之間的網路世界,那麼,要如何解構探究使用者背後深層的認知結構,而非 只是讓網路交友與不安全彼此的兩造,從某種程度的關聯性以無限上綱到不可逆的因果直接串聯,如此一來,自然還是無助於問題的可能紓解!?

誠然,或許慧型手機和通訊軟體是一種加惡的催化因子,但是,關乎到年輕世代之各項人身不安全的危險因素,已然遍佈在你我周遭的生活世界裡,特別是各種價值迷亂、認知扭曲或變調行為的社會性虐待,這也讓「網路」一舉從悲情躍升為原罪的人身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