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根據一份針對青少年世代所進行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年紀越小,在學校被霸凌的比例越高,至於,學校中約莫有14.8%的學童表示曾被霸凌過,是網路霸凌 的2.5倍,尤有進者,更有近一成的學童表示也曾霸凌過別人,以此觀之,關乎到青少年的霸凌議題現象,是有它進一步延伸性討論的必要。

僅就這一次的調查結果,亦透發出來結構意含的延伸性探究,這其中包括有:即使所謂的網路霸凌,尚未成為首要的關注議題,但是,青少年族群平均每日使用網路 的時間卻是接近3小時(2小時51分),這多少預扶著某種前因、催化以及後果而來的滾動影響,換言之,要如何正視『網際網路』作為某種的媒介平台,從而正 視到過度或不當使用網路,所可能招致產生的預期或非預期性後果。准此,在這裡的思索真義理當是要加以嚴肅地看待該項科技工具之於青少年人口族群在諸如價值 觀念、認知態度抑或是行為表徵等等所可能被模塑或牽動的心靈結構,也就是說,所謂的網路霸凌行徑一旦被挑起,就當只是冰山的一角,其所潛藏包括偏差、虞犯 或是犯罪行為,這才是相與關聯的發想課題,畢竟,當年輕世代有著不得有不使用臉書等社交媒體的從眾行為壓力時,那麼,唯恐怕錯過網路的社交活動及其所可能 產生的焦慮、不安,此一自我霸凌的退縮行為,是有它值得深究之處。

事實上,扣緊工具性層次的操作範疇,那麼,攸關到青少年的霸凌議題現象,理應也是一項多重、深邃且複雜的概念內含,這當中糾結著年齡、學級、性別以及體型 而來的結構性條件,只不過,伴隨而來的各種變異型態,還是有加以進一步廓清的必要,比如說,從身體霸凌到精神霸凌、從一對一霸凌到多對一人霸凌、從校園霸 凌到不所不在的生活性霸凌、從直接顯性霸凌到間接癮性的關係霸凌、從霸凌演變為虐待以迄於從一時興起到意圖惡行抑或是成為民事賠償的一件司法案件,而諸如 種種的霸凌類型,實則突顯出來的乃是:所謂不當對待的霸凌行徑,就不單單只是侷限在個別性的人身遭遇,而是有無因應於個體加總而來之法

治教育、社交技巧、情緒管理、輔導措施、身心處遇以及對於媒介物的監督機制等等的整體性考察!?

總之,一葉知秋以看待青少年的霸凌議題現象,那麼,包括家庭環境的『身教』、學校環境的『言教』以及社會環境的『境教』,均已無所不在地進行所謂的社會性虐待情事,就此而言,從霸凌到反霸凌或拒絕霸凌,就不僅止於青少年的個別世代,而是一項跨世代的公民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