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嚴峻,各地紛紛加碼生育獎勵「催生」。北市長蔣萬安上任後加倍生育獎勵金,但今年編列預算7.2億元,至10月僅發出4.8億元,原預估新生兒1萬6千人,10月底仍只有1萬人左右。議員質疑,剩2個月如何催生6、7千名新生兒,要求再提高獎勵金。

「第一胎發10萬元,我也願意發,但就是沒錢。」北市民政局長陳永德坦言,每年市府編列生育獎勵金都無法完全執行,近年平均執行約8成,只要財政允許,會與專家學者討論是否提高。

蔣萬安上任後加倍獎勵金,第一胎從原2萬提高至4萬、第二胎4.5萬、第三胎5萬元,當時是全台最高,但明年新北也會比照北市。

近5年北市新生兒、生育獎勵金發放金額統計,2021、2022年出生數分別為1萬6695人、1萬4528人、生育獎勵金發放3億多。蔣萬安上任後加倍獎勵,2023年出生數比前一年增加,為1萬6027人,獎勵金發放6.9億元;去年更增至1萬7122人、發放7.5億多元。但今年至10月新生兒數卻急降,僅有1萬721名,獎勵金僅發放4.8億元。

為挽救出生數,議員張文潔提案,每年生育獎勵金都發不完,應再提高金額,北市為首善之都,離島連江縣已將第二胎提高至6萬、第三胎9萬;雲林縣前三胎都發6萬元,都比北市好,各縣市都想提高生育率,北市也應再加碼生育獎勵金。

育有一兒的陳姓女子說,市府再加碼發獎勵金,她還是不會想生第二胎,年輕夫妻買不起房、養育下一代成本也高,她的孩子讀私幼,扣補助加上才藝班,每月支出至少2萬元,政府要夫妻多生,重點不是發獎勵金,還是要先有友善育兒環境。

準媽媽、議員黃瀞瑩說,政府想鼓勵年輕夫妻生育,除生育獎勵金外,更重要還有生育配套要做好,包括蔣萬安日前喊出「校校有公托」政策,應盡速提出進度與期程,政策配套做好,才能讓年輕人敢生育。(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