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2.08📚
01.重新修訂財劃法
02.科技監控家暴者
03.跨性別庇護處所
04.友善石虎農產品
05.育嬰指導防兒虐
06.少年重罪可塗銷
07.獨老需求分級化
08.工作風險居服員
09.家庭可支配所得
10.人口之島老齡化
11.高教擴充重產業
12.周休三日總工時
13.校園廚餘營養餐
14.演唱會休閒經濟
15.私密影像性犯罪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十二月份的第二周(2025.12.08)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重新修訂財劃法」、「科技監控家暴者」、「跨性別庇護處所」、「友善石虎農產品」、「育嬰指導防兒虐」、「少年重罪可塗銷」、「獨老需求分級化」、「工作風險居服員」、「家庭可支配所得」、「人口之島老齡化」、「高教擴充重產業」、「周休三日總工時」、「校園廚餘營養餐」、「演唱會休閒經濟」以及「私密影像性犯罪」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重新修訂財劃法」,行政院會擬通過院版〈財政收支劃分法〉的修正草案,修正重點在於更細緻處理指標、權重等公式設算,除了『財政努力指標』與現行類似,在『基本建設需求指標』將納土地面積、人口數、工業就業人口數、農林漁牧就業人數、農林漁牧業產值等5項指標,使各縣市分配更平均,也就是說,是先滿足各地方政府基本財政收支差額及搭配財源保障機制,讓各地方政府有錢做應該做的事,並且保障其獲配統籌稅款及一般性補助款不低於民國114年度的獲配水準,再以財政努力及基本建設需求兩大類指標進行分配,兼顧服務業、農業與工業等各縣市需求,就此而言,從中央要釋出多少財源的垂直分配到各縣市獲得多少挹注的水平分配,以迄於包括統籌款、一般性補助和計畫型補助之間的結構性調整,這才是修法的考察重點,這也讓財劃法的修法,已經不單單只是技術範疇的工具理性論述,更有其政治財劃的分殊考量,畢竟,財劃法的分配大權仍掌握在中央的集權手上;「科技監控家暴者」,美國、法國、西班牙等西方國家均為採用電子監控的人權國家,研究也證實,受暴者認為,使用科技監控,生活反而更自由,高危險家暴被害人若無科技監控,難以確保加害人不會靠近,而需至庇護所尋求保護,然而,一方面國內庇護所的數量不足,再則,臺灣社會也尚未有針對家暴科技監控的立法建置,此一多頭落空的運作失靈情事,更讓家暴的防治處遇,更形棘手;「跨性別庇護處所」,〈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自2019年上路以來,新北一市截至今年(2025年)10月底為止,累計共有3,554對完成同婚登記,乃是全臺同婚登記數最多縣市,然而,隨著多元成家運作的發展趨向,親密關係暴力案也相對增多,新北同性親密關係暴力案2020年有182件,2024年有326件,成長近8成,這其中又以同居伴侶間暴力最常見,成為家暴防治的新課題,但是,一旦需要有家外性質的緊短安置服務,就只能採行社福旅館、街友收容中心等應急措施,實難有其從主流到跨性別而來的分類、分級的分流處遇方式,更況且聚焦於跨性別的發展性社工抑或是網絡協力模式,還是侷限於紙上談兵的學理學派,遑論於欠缺跨性別專屬庇護處所的積極性對待;「友善石虎農產品」,知名手搖飲連鎖店爆發『石虎柳丁』事件,這也連帶地誘發對於友善石虎農作標章的探究,事實上,友善石虎農作標章包括彩色版和黑白版兩種,這其中彩色版的友善石虎農作,須通過有機或綠保,除了做到石虎棲地友善,也要通過綠色保育標章或有機農產品認證,屆時,農產品販售時會同時露出至少兩個標章,以確認真正符合標準,至於,黑白版的『友善石虎農作-安全蔬果』只要通過產銷履歷,便代表這些農友正在進行農地轉型,雖然還沒取得綠保或有機,但已選擇踏上友善耕作的路,包括有做好田間管理減少病害、監測土壤健康(3年至少檢驗1次)、學習觀察蟲害狀況,以及學習轉用農藥的防治資材等前置作業,此一從生態環境、動物保護到商品定位的努力工程,是比想像中來得深邃、複雜;以及「育嬰指導防兒虐」,根據衛福部統計顯示,2024年嬰幼兒受虐類型中,超過4成係為父母照顧疏忽,即將於明年(2026年)上路的社安網2.0計畫,增加對於新生兒家庭的育兒指導服務,從孕婦懷孕第三孕期產檢開始,逐步提供育兒所需知識,在孩子出生後,提供到宅育兒指導,以期提升父母育兒技巧,並檢視家中環境等,提供社福資源,期盼能夠從前端做起,減少兒虐悲劇,顯然,將對於嬰幼兒的不當對待,歸咎於照顧疏忽的技術性操作,恐有將複雜問題單一特定之嫌,進行忽略了包括兒童、父母、家庭等動力運作及其可能的破口之處,連帶地,從社工到教保員、護理人員等多元人力,亦有必要回歸於一主責、多協力的對接、銜接和嫁接等網絡合作協力的基本提問。

其次,「少年重罪可塗銷」,新北市國中校園割頸案引發國人關注少年犯罪問題,這其中也包括少年犯重案依法仍可塗銷前科紀錄議論,對此,立委質黑幫經常利用少年犯罪,塗銷觀察期不應一致三年,須視情節而定,主管機關司法院則是回應,塗銷立法的用意旨在於為了符合健全少年自我成長、避免烙印或汙名化,讓少年得已復歸社會,乃為一種刑事政策選擇,無疑地,上述的交鋒之處還是限縮於正當程序與實質正義之間的相互拉扯,進而忽略了對於未成年保護以及面對未成年犯罪的國家最終責任提問,特別是無論犯輕或重罪,少年犯罪前科塗銷都是三年觀察期的齊頭平等規定及其所誘發的人性結構環境;「獨老需求分級化」,根據衛福部調查顯示,國內65歲以上長者,超過3分之1為獨居或僅與配偶居住,至於,這類廣義的獨居老人,依戶政資料推估,全臺粗估有70萬人,65歲以上獨居老人占全國老人比率15.6%,平均每6、7名長輩,就有1人獨居,此一數據正快速成長,特別是到了2036年,進入極高齡社會之林的臺灣地區,獨居長者恐將一舉突破100萬人,對此,主管機關衛福不以量表評估獨老需求等級,共分身體狀況、自我照顧、親友互動、鄰居互動、日常訊息來源、生活所遇困難、求助商量對象、感到鬱悶事項、特別想做的事、接受服務意願、居家衛生安全共11面向,採權重計分,藉此區分4種需求等級,以提供不同關懷服務,這其中(一)第1級獨老每年至少關心一次,以社群軟體問安、提供資訊並鼓勵社會參與,(二)第2級獨老為每月至少1次關懷,提供資訊並鼓勵至社區關懷據點用餐,(三)第3級獨老每月至少2次關懷,鼓勵安裝急救裝置以便提供緊急救援,以及(四)第4級需求最高,每月至少4次關懷,除緊急救援服務外,還會提供每日送餐服務;「工作風險居服員」,臺灣地區步入超高齡社會的老人國,長者比例越來越高,長照居服員需求增加,但是,來自於立法院法制局的研究指出,居家服務員的工作風險或服務困境,可以分為下列幾項:(一)來自服務個案之工作風險狀況,(1)脾氣不佳:除協助案主生活照顧外,尚須引導案家家屬間的溝通等情形,(2)生活習慣不良與生活環境惡劣:生活習慣惡劣,無法改善服務品質,(3)服務癱軟案主容易造成職業傷害:經常服務過程而傷及腰部或手部而需醫療復健,(4)情緒的遷怒:個案身體的不適或其他事情的情緒遷怒或會成為案主出氣筒,以及(5)情感轉移:案主將生活重心依賴到居家服務員身上而產生情感轉移現象,(二)來自家屬工作風險情形,(1)家屬不當語言暴力:由於家屬照顧壓力已屆臨界點,有時會情緒發洩至居家服務員身上,(2)家屬將居家服務員當傭人使喚,(3)家屬以不尊重、貶低或瞧不起態度對待照顧服務員,並威脅不幫忙及投訴等情事發生,以及(三)工作時遭受性騷擾風險:在居家服務過程中,女性服務員最困擾是性騷擾問題(例如言語、非言語的展示或行為、肢體騷擾等),如未能及時進行有效處理,勢對居家照顧服務員構成極大身心靈威脅;「家庭可支配所得」,根據主計總處最新調查顯示,全臺家庭可支配所得前3名分別為新竹市150.36萬元、臺北市148.55萬元及新竹縣148.15萬元,至於,家庭儲蓄金額則是新竹市40.87萬元奪冠,年增約4萬元、苗栗縣以37.36萬元躍升第二,年增約2萬元,新竹縣則以35.06萬元退居第三,年減約1.03萬元,此外,2024年臺灣家庭平均儲蓄金額達新台幣27.65萬元,再創新高,科技產業聚集的新竹縣市分別拿下全臺第一與第三,不過,讓人感到意外的是,苗栗縣位居第二名,顯然,無論是家庭可支配所得或家庭平均儲蓄而來的差異性對照,實有包括個人、家庭、產業、區位、制度等不同歸因動力的交織結果;以及「人口之島老齡化」,2024年底臺灣人口數總計有23,400,220人,這其中男性有11,526,193人、女性有11,874,027人,女,男多347,834人,至於,60歲以上人口的齡層的分布狀況,包括有60~64歲1,765,497人、65~69歲1,578,864人、70~74歲1,277,079人、75~79歲704,288人、80歲106,984人、81歲104,234人、82歲96,928人、83歲91,781人、84歲85,070人、85歲75,048人、86歲63,645人、87歲56,162人、88歲47,514人、89歲41,373人、90歲34,234人、91歲28,148人、92歲23,362人、93歲19,600人、94歲15,423人、95歲11,692人、96歲8,584人、97歲6,194人98歲4,472人、99歲2,863人,以及100歲以上5,165人,冀此,相迎老齡化的人口發展變遷趨勢,實有必要有像是推動家庭友善政策、強化人口認知教育、促進跨世代合作、提升女性地位與支持、提供更多職場支持措施,以及鼓勵移民政策等一系列的行動計畫。

最後,「高教擴充重產業」,少子女化衝擊高教版圖,近年來臺灣地區的高教市場邁入科系整併與裁撤期,以114學年度為例,全國大專校院共裁撤86個班別,不過,今年(2025年)依舊新成立60個班別,這其中大多又與人工智能、資通訊及醫療領域相關,就此而言,臺灣的高教體系正經歷『親產業、重科技』的結構性重塑,資源快速流向AI、半導體、資通訊、醫事等熱門產業,多少反映國家產業結構轉型和人才政策引導的預期性結果,只是,高教人才的專業養成,當有其運籌帷幄於決戰千里之外的超前布局,尤其是如何將所學轉化為實際能力,避免淪為學歷無用論之諷,甚或是模糊了教育的本質,對此,在這裡的思考真義,指陳出來關乎到教育與社會發展中,不應該只追求短期利益或單一目標,而應注重多樣性與平衡,也就是說,致力於追求技術進步的同時,也應反思背後的文化與價值觀,同時,也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來為未來預留更多的可能性;「周休三日總工時」,臺灣長工時名列世界前段班,近期又有民眾在公共政策平台提案《推動四日工作制,每周上四天班放假三天》,也就是所謂的周休三並日,且連署過關,勞動部最遲須在12月7日回應,事實上,根據統計,2024年臺灣年總工時達2,030小時,在OECD國家中僅低於墨西哥2,308小時、新加坡2,252小時、哥斯大黎加2,244小時,高於南韓1,859小時及日本1,636小時。根據勞動部分析,主要是因為臺灣部分工時比例較其他國家低,因此,總工時較長,但是,工時長、薪資低、勞動環境不優等結構性限制,這也讓周休三日的休息或休憩意義,實有通盤檢討之必要;「校園廚餘營養餐」,根據環境部數據顯示,國內每日廚餘量約1,779噸,這其中的校園團膳廚餘就占了500噸,占比約28%,隨著農業部公告禁止廚餘餵豬,各界盼透過惜食從源頭來減少廚餘,除此之外,包括菜單設計、食材選擇、烹調方式、營養成分、熱量標準、飲食教育等,均有同步加強之必要,請記住:惜食,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一碗飯、一片菜葉,都承載著無數人的努力,在這片天空下,我們應該學會珍惜每一份恩賜;「演唱會休閒經濟」,高雄市22日和23日連續2天共有4場TWICE演唱會,總共計有18萬人潮湧進港都,演唱會效益普及飯店、百貨、餐飲、夜市、餐酒館等,光是22日這一天的捷運運量,就高達35萬人次,創下今年度的新高,估計創造超過新台幣5億的觀光產值,事實上,此次的TWICE高雄演唱會,乃是臺灣的首次,對此,高雄市府各局處全力合作打造『全市應援』,不僅有七大地標的雷射字體燈光秀、人行號誌彩蛋、左營站主視覺打卡牆等,TWICE更是獻聲捷運進站廣播,並帶動全市多家飯店百貨、餐飲店家也加入應援行列,請記住:演唱會就像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見了許多的現實和真實,一方面,它帶動了餐飲、住宿、交通等行業而來的消費社會力量,但同時,它也揭示了為了追求一種理想化的精緻窮現象,就此而言,關鍵之處在於,我們要如何平衡自己的需求與能力,學習反思與選擇以找到內心的真正快樂,來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而不是被消費欲望所驅使的制約俘虜;以及「私密影像性犯罪」,藝人黃子佼因持有2,259部少年性影像,被檢方依違反〈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罪起訴,一審判決8月徒刑,併科罰金10萬元,案件經上訴,黃子佼積極與被害人談調解,並且透過律師發聲明指已與全數被害人達成和解,對此,關於量刑理由,臺灣高等法院指出,黃子佼為了自身慾望,主動加入論壇並購買、下載、儲存性影像與個資,被害人人數與影像數量眾多,嚴重影響兒少身心健康,犯罪動機、目的、方法與情節不良,雖然,黃子佼坦承持有兒少性影像,但仍然違反個資法,考量其人格、教育程度、家庭經濟情況等綜合判斷,量處1年6月,此外,黃子佼沒有前科,也已與37位被害人完整和解並賠償,顯示確有彌補損害的誠意,同時,被害人也都同意給予緩刑,法院認為給他緩刑比較適當,因此宣告緩刑4年,並要求緩刑期間必須提供180小時公益勞務,也必須再接受3堂與兒少、性平有關的法治教育課程,另緩刑期間需接受保護管束。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