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前情提要:
藝人黃子佼因持有2259部少年性影像,被檢方依違反〈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罪起訴,一審判決8月徒刑,併科罰金10萬元;案件上訴,黃子佼積極與被害人談調解,並且透過律師發聲明指已與全數被害人達成和解。
對此,關於量刑理由,臺灣高等法院指出,黃子佼為了自身慾望,主動加入論壇並購買、下載、儲存性影像與個資,被害人人數與影像數量眾多,嚴重影響兒少身心健康,犯罪動機、目的、方法與情節不良,雖然,黃子佼坦承持有兒少性影像,但仍然違反個資法,考量其人格、教育程度、家庭經濟情況等綜合判斷,量處1年6月。
此外,黃子佼沒有前科,也已與37位被害人完整和解並賠償,顯示確有彌補損害的誠意,同時,被害人也都同意給予緩刑,法院認為給他緩刑比較適當,因此宣告緩刑4年,並要求緩刑期間必須提供180小時公益勞務,也必須再接受3堂與兒少、性平有關的法治教育課程,另緩刑期間需接受保護管束。

………………………………………………………………………………
在一個充滿數位光影的未來城中,霹靂遊俠李麥克駕駛著他的智能霹靂車「夥計」,穿梭於高樓林立的街道間,他的任務是揭露數位世界中所隱藏的各項危機,並保護那些可能成為受害者的無辜民眾,特別是未成年人。這一次,他接到了一個棘手的案件,一位名叫「黃佼」的藝人因持有大量少年性影像而被控違法。

第一幕:數位誘惑與墮落
黃佼原本是這座城市中一位備受矚目的明星,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卻隱藏著一個深不見底的數位陷阱,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加入了一個名為「邪意私房」的網站,那裡販售各種非法性影像,起初,他只是抱著好奇心,但隨著時間推移,他的行為逐漸被慾望吞噬,最終下載並儲存了2,259部少年性影像,這些影像的存在,不僅是對於兒少身心發展的深層傷害,也是一場對整個社會價值觀的挑釁和挑戰。

第二幕:霹靂遊俠的調查
李麥克接到任務後,與夥計一起開始調查這起案件,他們發現,黃佼的行為不僅違反了〈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也牽涉到〈個人資料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每一個被下載影像的背後,都代表著一個孩子的痛苦故事,這也是數位光影世界中最殘酷的現實之一。

“夥計,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犯罪行為,更是一種深層次的社會病態。”,李麥克沉思道。

“是的,麥克。這涉及到犯罪社會學中的結構性問題,以及兒少身心發展社會學中的成長創傷。”,夥計用他冷靜的聲音回應。

第三幕:黃佼的悔悟與和解
在案件審理期間,黃佼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在法庭上落淚,坦承自己的行為對於受害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身心傷害,他試圖與所有受害者達成和解,並表示:“每一張影像,都是一個血淋淋的故事,如果沒有需求,就不會有供給。”

然而,這樣的和解是否真的能彌補受害者心靈的傷痛?「阿民」教授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數位性影像犯罪不僅是個人行為,更是一種結構性的社會問題,它反映了我們對於性剝削防制認知教育的不完全,以及對兒少保護機制的不充足。”

“結構性的社會問題往往是犯罪行為的溫床,而黃佼正是這種結構性問題中的一個縮影”,阿民教授補充說明。

第四幕:數位陷阱的深層反思
李麥克與夥計深入調查後發現,黃佼的行為只是冰山一角,在數位世界中,類似的犯罪行為層出不窮,這樣的現象主要是源自於數位平台對內容審查的不給力,以及社會對性剝削議題的不重視。

“麥克,我們需要的不僅是懲罰犯罪者,而是更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預防機制。”,夥計建議說道。

“沒錯,我們需要從認知社會學、家庭社會學等多個角度入手,教育人們如何辨別數位陷阱,並提高法律意識。”,李麥克點頭同意。

第五幕:希望之光與行動計畫
最終,法院判處黃佼1年6月徒刑,緩刑4年,並要求他服180小時義務勞務,以及參加3場次法治教育,這不僅是對他的懲罰,更是一種警示,藉此告誡所有人,數位光影世界雖然充滿誘惑,但一旦越界踩線,就要付出沉重的人生代價。

李麥克與夥計在案件結束後,提出幾項的具體建議:

1.加強數位教育:從學校教育入手,讓孩子們了解數位世界中的潛在風險。

2.完善法律機制:提高對數位性犯罪的檢舉效率,加強對平台營運的監管。

3.心理支持系統:為受害者提供長期心理諮詢與支持,幫助他們走出創傷。

4.建立家庭防護網:鼓勵家長關注孩子的網路使用情況,並加強親子溝通。

後記: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數位世界雖然便利,但也充滿陷阱。我們需要的不僅是技術上的進步,更是道德與法律上的完善。正如李麥克所說“真正的正義,不僅在於懲罰罪犯,更在於防止悲劇再次發生。”

這座城市依然燈火通明,而霹靂遊俠李麥克與霹靂車夥計也將繼續他們守護正義的旅程,在數位光影中尋找希望之光。

請記住:科技創造始終來自於人性,但是,人性卻經常會迷失且沈淪於科技創造之中,畢竟,數位世界中的每一次點擊,都可能會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誠然,數位世界頗為便利,但充滿陷阱,我們需要的也不僅只是技術上的進步,更是道德與法律上的完善和完備。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聯合新聞網,2025.11.25:「被害人全和解!黃子佼持有2259性影像拚免關成功,二審讓他獲緩刑」)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