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在遼闊的綠林深處,有一個被稱作「守護森林的軍隊」的動物群體,牠們肩負著保護森林和平的重任,然而,近年來,這支軍隊卻面臨了一個困境:越來越多的士兵選擇提前離開,乃甚至有些人以逃兵方式悄然消失,像是被森林吞噬的影子。
第一章:迷霧中的招募
在森林中央的古老橡樹下,貓頭鷹賢者召集了一群年輕動物,向牠們宣傳參軍的美好前景。“加入我們吧!”,她說,“你們將成為守護森林的英雄,享有榮耀與保障!”,年輕的兔子、小鹿和松鼠們聽得熱血沸騰,紛紛簽下了名為「志願守護契約」的文件。
然而,當牠們真正進入軍隊後,現實卻與承諾相去甚遠,訓練場上的壓力、嚴苛的規則,以及看似無止盡的任務,更是讓許多動物感到疲憊不堪。小鹿阿斑在夜晚時常對著月亮嘆息:“這真的是我要的生活嗎?我原以為我能在這裡找到意義,但現在只覺得迷茫。”
第二章:提前離開的風潮
一天,阿斑和牠的好友松鼠小栗在樹根下低聲交談。“你聽說了嗎?”,小栗壓低聲音說,“我們這批新兵中,有四分之一的夥伴都提前離開了,牠們寧願賠償一大筆金幣,也不願再待下去。”
阿斑點點頭:“我能理解牠們的選擇,這裡的環境讓人感覺不到歸屬感,更糟的是,那些高層動物對我們的需求和困難,完全視而不見。”
事實上,根據貓頭鷹智者所蒐集的數據,在短短四年間,有超過一萬兩千名士兵提前退伍,賠償金額高達八億九千多萬金幣,這些離去的士兵中,有些是因為覺得自己無法適應軍隊生活,有些則是對於未來失去了信心。
第三章:身份認同的危機
守護森林軍隊中的問題不僅僅是訓練和規則的問題,更深層的是身份認同的瓦解。在一次士兵集會上,老虎教官對著大家咆哮:“你們是森林的一部分!你們應該為此感到驕傲!”
然而,台下的小動物們卻低頭不語,牠們中有許多人內心充滿矛盾,一隻年輕的刺蝟悄聲說道:“我們真的屬於這裡嗎?有些時候,我甚至於懷疑我們是否真的需要守護這片森林。”
從認知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落差反映了招募過程中缺乏真實性和透明度,當動物們被吸引加入軍隊時,牠們所期待的是一個充滿意義和價值的生活,但是,現實中的失望感,卻導致了心理上的挫折與迷茫,至於,來自於批判社會學的認知觀點則是提點了我們,當一個群體無法提供成員足夠的認同感時,個體會逐漸的疏離,尤其是在這片森林中,軍隊高層與士兵之間的溝通斷裂,更會加劇這種的疏離感。
第四章:迷亂與責任
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動物開始逃避牠們的責任,有些應該是要入伍從軍的,但卻技巧性逃脫當兵的應盡義務,貓頭鷹賢者對此表示極端的憤怒:“這些閃兵行為,不僅損害了軍隊的形象,更是對整個森林安全的一種背叛!”
然而,也有動物提出不同的看法。一隻年長的烏龜說:“或許我們應該問問自己,為什麼牠們會選擇逃避?是什麼讓牠們放棄了原本的榮譽與責任?”、“這些行為表面上是個人選擇,但更深層次的是歸屬感和認同感的瓦解”
第五章:森林中的反思
在一次高層會議上,貓頭鷹賢者終於承認:“我們必須去正視這個問題,而不是一味地指責那些選擇離開或乾脆閃躲不當兵的士兵。”,於是,牠召集了一群動物學者,包括認知社會學家狐狸、批判社會學家黑熊,以及認同社會學家梅花鹿,共同探討解決方案。
狐狸提出:“我們需要重新設計訓練計畫,讓士兵能夠更好地適應軍隊生活,同時也要提供心理支持,幫助牠們面對壓力。”
黑熊補充:“我們還需要改善軍隊內部的福利制度,讓士兵感受到牠們的付出是值得的。”
梅花鹿則是強調:”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重新建立士兵對森林和軍隊的認同感,這需要從教育、文化塑造以及領導層的榜樣做起。“
第六章:行動計畫與未來
最終,森林軍隊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牠們設立了「士兵關懷中心」,提供心理諮詢和支持;改善薪酬和福利制度,並舉辦了一系列活動,改善軍隊內部的溝通機制,並提供更人性化的支持系統,讓士兵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保衛森林的重要性。
此外,牠們還推出了一個名為「共同體計畫」的新政策,鼓勵士兵與森林中的其他動物共同合作,共創和平,這些措施漸漸地減少提前退伍和閃兵的情況,也讓更多士兵重新找回了對軍隊和森林的熱愛。
結語:迷霧散去,陽光再現
隨著改革的推進,守護森林軍隊逐漸恢復了活力,阿斑站在山丘上,看著眼前茂密的森林,牠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平靜。牠知道,牠不僅是這片森林的一部分,更是它未來的重要守護者。
請記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困境時,唯有正視問題、深入反思並採取行動,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就像森林中的迷霧終將散去一樣,都可以找到屬於個人韌性、群體韌性以及自己和彼此的未來天光。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中時電子報,2025.11.07:「役政司擬修法,閃兵加重刑期2/3」)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