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政署調查今年上半年治安狀況滿意度,民眾對於住家或附近社區、縣市治安滿意度,連續五年分別維持九成及八成以上的肯定,對警察整體服務滿意度也維持在九成;但同樣一批受訪民眾被問到對全國整體治安滿意度,儘管已較去年同期增加五個百分點,但滿意度仍僅有五成一,顯示民眾對「家門口」感到安全,但放大到「全國」卻信心不足。

一名高階警官直言,民眾對於全國治安滿意度不高,「打詐不力」是其一原因;不同於黑幫、槍械、毒品犯罪,詐騙直接威脅全體民眾,任何人都有被騙的風險,連知識份子、退休警官都有被騙的案例,政府雖然努力打詐,但目前成效的改善未讓民眾有感,更糟糕的是,大部分民眾被騙後,錢也拿不回來,當然不滿。

據調查統計,近五年的上半年,民眾對於住家附近治安、縣市治安滿意度,分別有九成及八成的肯定,但全國治安滿意度,從二○二一年的六成八,到二○二二年上半年迅速滑落至五成一,二○二三上半年落到最低點,僅四成五,去年持平約四成六,直到今年上半年回升至五成一,但也只稍稍過半。

民眾對於警察印象,不管是執勤表現或協助民眾解決問題,都有八成七的民意肯定,對警察整體服務的滿意度則高達九成。

高階警官分析,民眾對於居住社區及縣市治安的觀感相當直接,若地方治安惡化或警察服務態度惡劣,居民第一時間就能體驗,台灣治安其實在世界名列前茅,不少外籍人士對台灣印象的特點之一就是「安全」;民眾平常不會遇到治安案件,「沒事」就是最直接的觀感,因此社區、縣市的治安滿意度相當平穩,分別維持在九成及八成以上。

但民眾對全國治安的觀感是「間接印象」,媒體報導重大治安事件時,民眾除印象深刻,網路、輿論熱議發酵也會放大感受,可能半年後民眾都還記得新聞,對全國治安的觀感與想像自然有不利影響。

警官舉例,以全國滿意度最低的二○二三上半年來說,前一年下半年,陸續發生台版柬埔寨虐死三人棄屍案、銘傳馬國女大生遭工人勒斃、新竹孽子縱火燒死八名家人、南投生技公司遭人槍擊四死、台南雙警遭割喉奪槍,一連串重大刑案,導致隔年滿意度直落到只剩四成五。

警官指出,「全國治安」是一個籠統印象,只要對社會或政府不滿,就可能將情緒投射到治安民調;例如要解決詐騙犯罪是牽涉多部會、跨國際的大工程,並非警察機關可單獨解決,但民眾只要結果,若民眾感受到自己隨時都有可能遭遇詐騙,沒有「安全感」的不滿,自然會反應到治安滿意度。(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