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每逢寒、暑假期間,對許多孩子來說,乃是一個放鬆與探索的好時機,但是,對於身心障礙兒童而言,卻可能是一段充滿挑戰的難熬時光,畢竟,許多的身障兒童因缺乏適合的假期活動和必要的支持資源,就只能留在家中,這除了增加家照者的身心負荷外,更是讓這些的障童面臨到長達兩個多月的生活空白、學習斷線和群體孤立,對此,根據衛福部2023年的統計顯示,全臺14歲以下的身障學童總數高達42,030人,僅以臺北市為例,身障學童總數約有4,467人,但是,際實際參與暑期課輔班的身障學童卻僅有800人,突顯現有課後照顧的協力資源,已然無法據實滿足這群特殊兒童的基本需求,更遑論於如何針對身障學童之分類、分級,以進一步規劃個別化服務的分流照顧計畫;連帶地,寒、暑假期間幾近乎事全面中斷的支持系統,致使這些障兒的生活節奏中斷和學習能力退化,如此一來,假期過後往往需要更久的時間,來能重新調整和接軌已然斷裂的社會生活適應。准此,對應於原本就屬緊繃狀態的特教資源人力,寒、暑期開班所欠缺的人力、金流和跨域專業等額外資源,甚難以仰望障童全人發展的未來天光,更遑論以社區為基底的障童照顧,因為缺乏專業支援,也是難以發展出適合身障學童的假期營隊。

至於,造成《身心障兒童暑假無處去議題》的原因,可以從公共政策支持、教育資源配置和社會觀念三方面進行探討,這其中:(二)首先,政策支持的斷層,導致民團和社區難以承擔開辦相融性營隊的重任,雖然,國教署每年均有補助特教學校及民間團體辦理寒、暑假照顧服務,但是,實際執行層面依舊是存在資源分配不均和覆蓋率不足問題,就此而言,扣緊身障學童的類別屬性而來的照顧服務和資源分布,實有必要進行公、平、均、足的通盤性檢討;(二)其次,在教育資源配置上,特教師資本屬不足,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間,學校因經費及人力限制無法提供額外課程或活動,就此而言,癥結之處還是在於包括上課、課後的特教人力資本,無法完備對於身障學童應有的權益保障和福利增進;(三)再則,一般民眾對於身障者的社會性認知,仍有待提升,仍將其視為是需要隔離或特殊對待的標地群體,而非平等參與於社會生活的共融一員,此種觀念著實影響社會性活動參與的推廣及接受度,及其身障者或照顧者自我隔絕於主流的社會生活。

對此,為了解決此一問題,亦可從政策、教育及社會三方面提出具體的改善措施,這其中包括:(一)首先,扣緊政策層面,應建立全國性寒、暑假照顧支持制度,而非只是停留在零星試驗階段,且缺乏系統性規劃,這部分實可參考〈兒童權利公約〉第31條中關於兒童休閒、遊戲及文化活動權益的規定,以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24條中關於教育權的意旨,據以規劃和制定兼具共融性的政策框架,特別是增加對於特教學校及民間團體的經費補助,以確保相融性營隊的可持續性,換言之,要如何回歸於法制面的依法行政和依法辦理而來的常態性補助機制設計;(二)其次,扣緊教育層面,可透過培訓更多特教師資及兼具特教知能志工,以提升對於身障學童服務的專業性,此外,亦可朝在地生活的「社區化特教服務」方向規劃,來讓身障學童能夠在熟悉的社區環境中接受可及性、可近性、便利性的支持性服務;(三)最後,扣緊社會層面,可透過宣導及教育改變大眾對於障者的刻板印象或微歧視,以促進全社會於對相融性活動的認同與支持,這是因為,一般民眾可能低估身障學童在寒、暑假期間需要額外支持的重要性,進而影響政策制定者對於障童積極性差別待遇的優先考量。

誠然,藉由事實陳述、歸因事由和策進作為而來的批判性反思,直指該項《身心障兒童暑假無處去議題》突顯出來的是行政管理主義的侷限性,也就是說,政策制定者過於依賴僵化的補助方式和辦理事項,從而忽略了基層需求與多樣化服務模式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身障學童的學習斷線現象,更是反映出所謂的『照顧負擔轉移』問題,也就是說,面對公共政策不足的支持力度,身障家庭被迫要去承擔更多的照顧責任,進而加劇這些照顧家庭的身心壓力。值得注意的是,該起的議題現象還可能會因為身障學童缺乏適切活動,進一步出現情緒不穩或社交退縮等預期性效應,以此觀之,實有必須重新審視現行的政策框架,並採取更具前瞻性的變革措施,特別是建置全齡化相融支持體系,讓身障學童不僅在寒暑假期間獲得照顧,更能在日常生活中享有公平的社會性互動機會。

總之,關於《身心障兒童暑假無處去議題》的經驗事實,並非只是單一、個別的孤立現象,而是糾結特教資源不足、政策支持斷層,以及社會觀念滯後所造成的共織性後果,此一議題不僅涉及〈兒童權利公約〉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中的基本權益,也反映行政管理主義及照顧社會學中的結構性挑戰,唯有透過政策、教育及社會三方面的協力改善,以及批判性反思現行制度設計、運作的諸多侷限,方能實現對於身障學童權益的保障和支持,如此一來,嫁接於「共融性支持」的政策核心理念,據以推動更多兼具社會性相融措施,來讓不同屬性特質的身障學童,皆能夠在日常環境中享有安全、快樂且有意義的尊嚴生活,藉此彰顯以人為本的文明化精神。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自聯合新聞網,2025.07.24:「身心障兒童暑假無處去,教團:學習斷線」)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