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近期,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自澳洲進口的冷凍豬腳檢出0.001 ppm微量的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雖然檢測結果都是在0.01 ppm以下的標準範圍內,但是,仍然引發民眾對於食品安全的疑慮,對此,臺北市衛生局隨即啟動專案稽查,針對各類通路抽驗豬肉產品,並查核其原產地標示,以顯示出政府對於食品安全的重視,事實上,自2021年至今年(2025年)的第一季為止,臺北市衛生局共抽驗656件豬肉產品,雖然結果皆顯示所有檢測均符合標準,但是,仍有26件標示不符規定的情況被查獲,如此一來,糾結於檢驗合格到安心食用之間的疑慮與憂心,實有其進一步探究之處。
誠然,面對萊豬議題乃是當前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種政治經濟博弈,如此一來,隨著萊豬的逐步引進,未來對國內小型養豬場勢必會造成嚴重衝擊,導致5千頭以下的養豬場面臨全數離牧,進而影響超過5萬個家庭的生計,至於,相與關聯的連鎖滾動的系統性影響,更是進一步涉及到政治經貿、產業生態、社會生活、食用安全等多個層面,這是因為:(一)首先,引進萊豬的決策背後,實則牽動的是複雜的政治經濟因素,在全球化的大環境背景下,臺灣的食品進口政策受到國際貿易的影響,尤其是與美國等主要貿易夥伴的關係,自2012年以來,臺灣社會便開始逐步開放萊豬的進口,此一幾乎是全面棄守的開放進口政策,既是為了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但是,也壓縮國內小型養豬業者的生存空間;(二)萊克多巴胺的使用引發對於健康風險的擔憂,雖然,目前的檢測標準未超過安全範圍,但是,長期食用所可能引起的慢性疾病風險仍有不確定性,尤其是對於老年人和兒童等脆弱群體所造成積累效應的潛在威脅,這種安全不確定性的認知基模,使得消費者對進口豬肉的信心大打折扣和出現拒買,進而影響市場的供需銷售,甚或是轉向地下市場以及或催化為更難以掌控的的經濟亂象。
冀此,面對此一直指原物料、可食用部位、加工品而來的來源、屠宰、包裝、運輸、檢驗、標示、流向、登錄等資訊之正確、透明、充分、及時、完整、對稱等全流程管理機制設計,是否能夠讓民眾安心、安全的購買或食用,而即使是檢出的萊克多巴胺藥殘是合格的,但是,這也不代表民眾就願意吃或是可以選擇不吃,進而無視或剝奪民眾的選擇權利,此一決策危機的正當性影響,值得進一步議論,如此一來,如何就其攸關到食安的關鍵節點,落實以本國人民利益為其第一考量的積極性防衛;連帶地,愈來愈多的萊豬進口,看得到的是對於小型養豬場市場競爭的生存壓力,看不到得更是出現魚目混珠的各項偏頗手法及其所造成民眾對於豬肉購食的信心崩盤,致使出現包括國內豬農、經銷商、販賣店家、食用大眾等全社會的彼此共輸,職是之故,如何重新建立對於國產豬信任、信心和信託的集體認知基模,那麼,針對萊豬的引進必要性和不可行性的專業評估,理應進行全面的研究,以確定其對於生活品質、勞動市場及家庭經濟的長期影響,這不僅有助於制定更為科學證據主義的政策定調和決策模式,更能為未來的食品安全管理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畢竟,對於臺灣社會來說,包括萊豬在內的各項食品進口政策,考慮到的乃是國際標準與國內需求,以及政治經濟利益和民眾健康權益的比例平衡,但是,從短期到中長期,以迄於從即時到潛在等不確定風險管理機制,實有通盤檢討之必要。
總之,萊豬的進口政策是一個複雜的議題,涉及政治經濟、社會健康與產業生態等多個層面考量,只有透過綜合分析和有效對策,才能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時,促進臺灣養豬業的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全社會的整體利益,如此一來,公民素養的覺察能力要如何扮演對於政策監督和決策參與的中立第三方機制,便成為該項公民政治意涵的考察針砭所在,畢竟,藉由該起議題事件,在在提點我們:面對複雜公共政策時,需要更高層次的批判性思維和社會性參與,以確保政策不僅符合法律標準,更能贏得民眾信賴並促進社會進步。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