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長彭啓明去年上任後優先關注國內菸蒂亂丟現象,「菸蒂不落地」成了任內的重點工作。廢棄物清理法修正草案正處諮詢意見階段,其中在汽車輛亂丟垃圾(含菸蒂)行為新增舉證倒置做法,若車主能舉證自身非丟棄垃圾者,開罰對象將是實際汙染行為人,而非一律開罰車輛所有人。
部分民眾時有將垃圾從車內向外丟棄的行為,2023年在高雄有行車紀錄器拍下前車亂丟垃圾,但向高雄市環保局提出檢舉後卻不被受理,理由是丟棄垃圾者是副駕而非車主,因此不能以車主為舉發對象,也帶來正反意見的討論。
環境部目前正進行廢棄物清理法修正工作,目前仍在諮詢意見階段。據了解,本次修正草案將新增舉證倒置做法,即開罰對象為實際丟棄垃圾的行為人,而非一律開罰車輛所有人。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長顏旭明證實,針對汽機車輛乘客向外亂丟垃圾,現行廢清法的裁罰對象為汽機車輛所有人,但假如開車者和丟垃圾者都非車輛所有人,開罰車主確實很容易產生爭議,因此本次修正草案才新增車主可以舉證實際汙染行為人,開罰對象則為實際亂丟垃圾者,這也是討論許久後,認為應該入法的方式。
彭啓明表示,環境部目前在處理菸蒂上並沒有額外的預算,因此只能夠過不斷宣導,以及部分縣市加重罰則等方式來減少相關汙染行為,因此會和文化部合作,讓菸蒂不落地變成一種文化,這種由內帶動行為的改變才是最有用的。
根據環境部統計,2023年我國香菸銷售約362億根,但有4分之1菸蒂遭亂丟,估計每年至少超過90億根菸蒂流布於環境中,其中濾嘴成分為醋酸纖維(cellulose acetate),需要10年或更久時間才能分解,而亂丟菸蒂常是違反廢棄物規定行為樣態的首位。(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05.05)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