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5📚
01.兒虐致死六訴求
02.初任薪資未三萬
03.處方指示避孕藥
04.勞動政見民進黨
05.青年基本法草案
06.認知神經多樣性
07.防治性害丹寧日
08.死亡交叉兩指標
09.園長之子性犯罪
10.冷落孤立算霸凌
11.經濟學人棄臺論
12.電子奶嘴兒少保
13.生殖醫療要補稅
14.國會大選新加坡
15.道安事故高雄市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五月份的第一周(2025.05.05)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兒虐致死六訴求」、「初任薪資未三萬」、「處方指示避孕藥」、「勞動政見民進黨」、「青年基本法草案」、「認知神經多樣性」、「防治性害丹寧日」、「死亡交叉兩指標」、「園長之子性犯罪」、「冷落孤立算霸凌」、「經濟學人棄臺論」、「電子奶嘴兒少保」、「生殖醫療要補稅」、「國會大選新加坡」以及「道安事故高雄市」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兒虐致死六訴求」,一群媽媽所組成的『剴剴戰士』將在母親節前夕的5月10日上凱道遊行,並提出6大訴求,這其中包括設立兒少保護部、增設有給職兒少保護專責醫師、建立兒虐專責社工制度並加強辨識訓練、導入訪視助理員制度、增訂〈刑法〉第 271-1 條虐殺兒童罪,以及授權案情未定案前即進行保護性隔離等攸關合法合規、合體合制及其有專業團隊提供專業性協助的訴求主張,只不過,擺盪於舊瓶裝新酒或突破性變革的上述呼籲,實有必要回歸於一干人等之『個體』、兒保防制和防治之『制度』及其公民覺察之『文明化大環境』的基本反思與提問;「初任薪資未三萬」,根據勞動部所公布的《初任人員薪資調查》顯示,2024年半數的大學畢業生第一份薪資未達新台幣3萬3,000元,其中約每5名大學畢業生就有1名的首份薪水即為當年度最低工資的2萬7,470元,雖然已經較2023年的中位數3萬元及23.9%大學畢業生起薪為最低工資有著突破性表現,但是,初任的薪資仍屬偏低,值得注意的是,該項大學以上之占比為91.2%、研究所為19.5%、任職行業前3名為製造業、批發及零售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的『初任薪資圖像』,進一步解析的結果發現,2024年初任人員薪資中位數為3.3萬元,這其中大專為3.3萬元,研究所4.9萬元,而以基本工資為其起薪者占18.7%,國中畢業生首份薪水為最低工資比率達73.4%、高中為51.6%、專科為26.9%、大學為19.7%,研究所也有3.5%,顯然,教育投資的學歷文憑並沒有達到想預想中的加分效果,甚或是因為學用落差而出現普遍低薪情形,連帶地,2024年女性初任人員薪資平均3.6萬元,為男性3.9萬元之91.3%,性別薪資差距為8.7%,至於,各業中又以製造業之差距10.4%較多,其餘業別合計為4%,不過,研究所女性薪資4.8萬元、男性5.4萬元,差距11.8%則為各教育程度之冠,換言之,扣緊性別而來的選讀科系、職涯規劃、薪資水準等勞動權益保障,仍然有其性別權控的體置設計,如此一來,明定最低工資、平均工資水準、薪資透明機制、企業加薪抵稅、保障低端勞工、職能訓練計畫、工時改革措施等因應對策,實屬必要,畢竟,這其中糾結從作為銅牌的『學歷』到銀牌的『實力』、金牌的『人脈』、王牌的『獨立思辨』及其『自成一格』的品牌,自當有其回應於能耐尚待培力的『你對不起這份薪資』及其欠缺制度性保障的『這份薪資對不起你』之基本命題反思;「處方指示避孕藥」,基於事後避孕藥乃是一種高劑量的單次使用藥品,因為是作為緊急避孕措施,在臺灣仍然被列為須由醫師開立的處方藥,這也讓避孕藥從醫師開立之處方藥,是否要調整為改由藥師把關之指示用藥的轉類別討論,多年來依舊無解,至於,是否要參考適用對象為16歲以上女性、由藥師提供緊急事後避孕藥、民眾必須當場在藥師面前服用,以及3周後到婦產科就診追蹤的日本發展經驗,這部分實則涉及到醫界、藥界、兒少、家長等不同立場見解,但是,避孕藥轉類的不變原則,還是在於該項的調整舉措施究竟是要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能夠讓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抑或反而是一併地將人解決掉的生命保障和維護健康原則;「勞動政見民進黨」,迎接五一勞動節之際,相與對應的通過性儀式便是在野政黨針對過往執政所標舉包括縮短年總工時、扭轉低薪趨勢、支持青年及中高齡就業、立法保護非典型勞動、保障過勞及職災勞工與實踐公平的集體勞資關係等6大保證提出檢驗,特別是臺灣一地的工時高居亞洲第二,2022年每年工時2,005小時,去年(2024年)年更是高達2,030小時,況且在解決低薪、高工時問題以及職場霸凌議題上,因為缺乏有效作為而顯得束手無措;以及「青年基本法草案」,行政院會擬討論通過〈青年基本法〉草案,雖然該項基本法並無強制性,但是,相與關聯的宣示意義,包括:(一)將青年定義為18歲以上至35歲以下,倘若各部會、直轄市青年政策、計畫,因不同實際需求當可調整青年年齡範圍、(二)將支持青年返鄉納入、(三)將青年世代重視的預防藥物濫用、心理諮商一併入法、(四)因應數位時代可能出現的問題,像是防治數位暴力、數位詐騙、數位素養亦入列、(五)規範政府應協助以青年為主體的非營利組織及團體發展、(六)規範每4年須制定一次青年白皮書,以及(七)在行政院成立青年事務發展會報,由行政院長召集學者專家、機關首長及青年代表組成等,無疑地,關乎到基本法的位階屬性、規範性指稱、工具性範疇、整合性作為,直指出來的是,首當其衝的應該是要針對相關部會的青年事務工作,以推動行政協調和服務統合的績效管理機制設計,更遑論未來要成立的青年事務發展會報又要如何與現行的青年諮詢委員會進行和合的分工協力。
其次,「認知神經多樣性」,因應於臺灣社會8到15歲兒少每4人中就有1人,最近6個月受到精神疾病困擾,但是,卻只有10%獲得醫療與支持服務,甚至於父母因為擔心孩子被貼上負面標籤而延遲或拒絕就醫,對此,針對包括自閉症、ADHD、學習障礙、情緒障礙等神經發展差異,民團推動所謂的『神經多樣性』正名運動,藉此全面去除社會污名化,並且希望3年之內政府可以將兒少的心理健康就醫率,提升至15%的階段性管理目標,顯然,從通報、聯評、療育、特教到融合等技術性操作,抑或是復歸於差異不等於缺陷的神經多樣性,該項的正名運動實乃是一條艱辛的漫漫長路;「防治性害丹寧日」,為了響應2025年國際丹寧日(Denim Day),馬偕紀念醫院由總院長偕6位副院長改改穿起牛仔褲參與馬偕醫療體系六院區同步串連,藉此強調守護性別平權、支持性暴力被害者的倡議活動,誠然,所謂的『國際丹寧日』緣起於1992年發生在義大利的一起性侵害案件,法院認定受害者當天身穿緊繃的牛仔褲,被害人若非自願,他人是無法且不可能性侵得逞的,此一判決引發全球譁然,同時演變成抗議者以穿牛仔褲為其象徵,以作為支持性侵害受害者復原力的倡議行動,顯然,譴責受害人的權控壓迫關係,東、西社會皆然,這也讓攸關到性平權益的保障課題,實乃是有其延展至全世界化的基本提問;「死亡交叉兩指標」,觀察近年來全國各縣市住宅類的使用執照核發宅數及其總新生兒出生人數的對照性指標,發現到在2024年之際,全國住宅使用執照宅數年達到13萬7,707戶,首次超越全國新生兒數量的13萬4,856人,也就是說,出現前所未見的另類死亡交叉現象,畢竟,一方面,使照代表的是住宅新供給數量,另一方面的新生兒人數則是代表需求,一旦,使照核發的數量超越新生人口數,意指房屋市場未來將會出現結構性變化,連帶地,新生兒減量的自然性減少、移入人口增加的社會性增多及其人口結構逐漸老化等變遷趨勢,更是讓日後空屋與閒置住宅的房市賣壓風險逐步升高;「園長之子性犯罪」,某臺北市私立幼兒園有所謂『園長之子』的毛姓嫌疑犯,性侵、猥褻園內的多名女童,檢方認定他對6名女童下手而依加重強制性交罪、加重強制猥褻罪嫌起訴,甚至於,在法院審理時承認所有女童都被他摸過,業經最高法院認定犯有226罪、累計刑期1,291年,應執行28年8月徒刑定讞,顯然,從兼具幼兒保育專業知識背景到利用職務之便,來對女童進行性侵、猥褻及其拍攝性影像罪的慣性行為,直指對於該項罪行的議處,就不僅止於依法求刑的司法範疇,而是有其環扣鑲嵌的系統性失靈之處;以及「冷落孤立算霸凌」,行政院會通過〈職業安全衛生法〉修法展望報告,新增霸凌防治專章,明確職場霸凌定義,這其中因為冷落、孤立致使員工健康遭危害也算在內,並且情節重大者,不須『持續』即構成霸凌,相關罰鍰也加重至最高新台幣15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有鑑於目前對職場霸凌的界定不明確,認定不易,修法後將職場霸凌明確定義『利用職務或職權等關係,持續以冒犯、威脅、冷落、孤立或侮辱或不當言詞、行為,致其身心健康遭受危害』, 即構成職場霸凌,如此一來,從外顯的言詞行為到內隱的冷落孤立、從權勢到非權勢職場霸凌、從權控關係到團體壓力、從各行各業到公務機關、從申訴追究到不利對待,以迄於從事前的宣導防制到事發的停損防治,直指該項的羅生門情境,實有諸多尚待廓清之處。
最後,「經濟學人棄臺論」,《經濟學人》雜誌在『一場關於臺灣的強權危機即將到來』專文中提到臺灣面臨3個新變化,第一是美國對中共的嚇阻力下降,中共認為關稅戰可以承受更大的痛苦,第二,中共的灰色地帶戰術配合外交攻勢,提供中共封鎖台灣的國際掩護,第三,臺灣政界長期以來功能失調,陷入極化和自滿惡性循環,更是提及賴清德總統對中國滲透的強硬反制,實有進一步加劇臺灣內部的社會撕裂,對此,行政院長表示,文中所提到的政府功能失能,朝野彼此都有責任,顯然,從打天下到治理天下、從當家不亂事到亂事不當家、從代議政治到公民社會、從社會撕裂到族群融合,以迄於從沒有相同過去到難有共同未來的諸多臺灣島移民悲情,要如何找回應有的自主性,這會是該起複雜議題現象的糾結所在;「電子奶嘴兒少保」,根據衛福部統計數據分析發現,兒少過度使用三C已經出現負面效應,以去年(2024年)為例,兒少身體不當對待案件中,有多達16%與兒少使用三C有關,至於,兒少性剝削案件有86%的被害人是在學生,剝削兒少族群以網路作為管道的案件多達7成,此外,兒少性剝削嫌疑人有47‰未滿18歲,並以數位產品偷拍其他兒少性影像至網路上販賣,足見數位使用與兒少性犯罪有其關聯緊密;「生殖醫療要補稅」,〈所得稅法〉第17條第1項第2款第2目之3規定,不孕症夫妻支付的醫療費應以『在公立醫院、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院、所及經財政部認定其會計紀錄完備正確之醫院就診者』始得列舉扣除,這也讓有法官身分的某婦女即使是已經支付人工生殖醫療的相關費用,但是,還是無法扣除減稅,顯然,主管機關衛生福利部雖然已認定人工生殖技術,係為一種保護國民生育權、健康權的權變方式因而提供補助方案,但是,稅捐法規卻未進行修法以符合政策目標,特別是國家機關既然知道這類醫療項目,可以計算、統計出各項施術的費用,不應以查證不易作為國家怠惰的藉口,更遑論於醫療院所是否合乎報稅規範的資訊對稱與否及其制度不整合,這也絕非是一般民眾可以自行判斷的;「國會大選新加坡」,本周新加坡舉行國會大選,這也是執政黨人民行動黨(PAP)自1965年執政以來的第14屆全國選舉,這更是繼李顯龍接棒的黃循財總理自2024年上任後,首次面對的全國性大選考驗,至於,根據新加坡選舉局的抽樣計票結果,人民行動黨領先可望拿下87席,反對黨工人黨成功守下原先的3個選區,跟上屆一樣拿下10席,據以呈顯朝野制衡局勢,只不過,從包括議會民主內閣制和選區與非選區,15個單選區和8個四人集選區、10個五人集選區的保障少數種族代表,及其採取強制性投票,選民若是缺席投票的話,將被處以相當於新台幣1,181元罰款並且被取消下一屆投票權等選制設計,以及諸如生活成本上升、房價高漲、對於政治多元化、不容許集會等時代變遷挑戰的新加坡代議政治經驗,究竟對於臺灣社會的公民政治產生那些與時俱進的文明化內涵,頗有結構性反思之必要;以及「道安事故高雄市」,根據統計,近20年裡共有19年的高雄市,其事故發生24小時內有人死亡的A1車禍死亡人數一直都是位居6都之冠,顯然,從駕駛年齡或習性的『個人歸因』、道安設計或規範的『制度歸因』,以及高雄工業港都或公共載具的『大環境歸因』,直指相與關聯的防制對策和防治措施,實比想像中來的棘手、複雜。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