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隨其時代變遷,「三明治族」這一名詞指涉的乃是同時需要照顧年邁長輩及年幼子女的中間世代,根據董氏基金會的調查,這一類族群的比例接近80%,對此,倫敦大學的研究更是顯示,扮演照顧角色的「夾心照顧者」在其身心健康上面臨顯著風險,尤其是每周照顧時數超過20小時的情況下,心理健康狀況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向。

事實上,該項倫敦大學的研究追蹤2009年至2020年間約2,000名夾心照顧者的健康變化,結果顯示,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隨其時間推移而有所惡化,這一現象在性別和照顧時數的影響下,尤為明顯,畢竟,一方面,對於長輩的照顧工作,雖然是從愛出發的一項體力勞動,但是,長期下來對照顧者的身心靈會帶來沈重負擔,乃甚至於導致慢性疾病,進而影響照顧品質;另一方面,隨著生育年齡普遍延後的變遷趨勢,除了三明治族的比率會進一步增加外,第二代的晚婚生子及其年邁第一代的老化需求所增生的照顧內涵,已然是讓傳統社會的「陽春三明治族」,進化成為五味雜陳的「熱壓三明治族」,如此一來,關乎到身心健康問題的各項衡平措施,像是包括認清事實、相信自己、維持規律、支持系統、覺察警訊,以及放鬆時間等6項自我照顧效能提升措施,宜有建置化的必要推廣,特別是如何延展至各項典章制度的具體變革。

冀此,在這裡的思辨真義指涉的是隨其加劇而來的高齡化、少子女化,衍生出來中年父母同時要照顧年邁父母和稚齡子女的新照顧模式,這也讓相與糾結的概念內涵、運作模式、配套措施和整合性服務,有其進行通盤檢視之迫切、必要,尤其是對於家戶照顧責任分派之女性化、長時數化、生活質量羸弱化及其身心疲憊化等嚴肅議題的深究議論;連帶地,現行以老障人口為其單一目標導向的長照政策思維邏輯、公共資源配置、運作服務型態,亦有加以解構、重構和新構之必要,換言之,包裹著理念政策、法令規章、行政體系、資源整合、服務輸送、績效管理等『長照家庭圖像』,更應該有創造性轉化的相關變革,像是對於家照者的照顧素養培力、擴大喘息服務範圍的減輕照顧負擔、確保三明治夾心族在健康醫學方面獲得充足的支持、設立家庭長照基金以提供經濟補助以減輕財務壓力、彈性工作制度以平衡工作家庭需求、深化社區能量的在地守護機制、推動適性照顧的兩性平權角色分工、提供壓力管理和情緒調適的心理健康教育、深究長照家庭運作歷程動力的結構性分析、擘劃系統性調整以因應該項人口變遷所帶來結構性矛盾的多重照顧需求等。

總之,身處於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的拉扯影響下,三明治夾心族的挑戰日益嚴峻,如此一來,檢視此一現象必須要超越表面的現象描述,深入探討其背後的社會結構、文化價值與政策設計;連帶地,全社會應關注這一類族群的身心健康問題,將「照顧者」納入長照政策核心,這部分更有必要推動對於中間三明治世代的社會性關注、社會性對話、社會性支持、社會性投資、社會性相融及其社會性翻轉,藉此協助履行社會性責任的三明治夾心族,不至於踽踽行走於孤單、無助的這一條人生道路上,更不要讓照顧加乘壓力而來的創傷症侯群、創傷知情、知情療癒、深井效應,及其所發酵出來的照顧極限或照顧家暴情事,成為用以壓倒長照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

誠然,三明治夾心族並非弱勢群體,而是承載社會責任的重要支柱,她們/他們的健康與福祉,不僅是關乎個人,也牽動到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全社會應該攜手合作,共同創造一個更公平、更包容和更有韌性的未來天光。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