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臺中大甲鎮瀾宮媽祖9天8夜遶境徒步進香之旅,已於4月4日晚上10時45分正式起駕,沿途行經台中、彰化、雲林及嘉義等縣市,全程長達340多公里,預計4月13日晚間回鑾安座,對此,臺灣俗諺所稱的『三月痟媽祖』,除了被列為國家重要民俗文化資產外,依其包括遶境、進香、刈火、過爐等不同性質、型態的媽祖慶典活動,所謂『宗教臺灣』的該項媽祖信仰行止,更成為一項隱含集體記憶的重要性通過儀式。
基本上,作為海上保護神的媽祖,承載著漁民和航海者的信仰,成為了臺灣民間信仰的重要象徵,早期的遶境活動多係以小規模的地域祭祀圈進行,隨著信徒的增加和社會的發展,此一活動逐漸演變為大規模的宗教盛會,這也讓大甲媽祖的遶境進香活動實為臺灣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宗教活動之一,它不僅是信仰的具體表現,更是社會文化的時代縮影,每年,數以十萬計的信徒參與這一盛典,展現媽祖信仰的深厚根基和宗教文化的豐富內涵,相當程度上來看,遶境進香的當下,不僅是凝聚信徒的情感,也促進了社會的和諧,只不過,如何隨其時代變遷以找出「信仰」與「社會」兩者之間與時俱進的契合之處,藉此達到傳承、創新的多方精進目的。
事實上,在此一昇化的轉變過程中,跨域性質的大甲媽祖信仰圈,不僅逐漸形成,更是愈發明顯,透過大規模的遶境活動,媽祖信徒們不僅增強彼此的聯繫,也形成一項獨特的社會網絡,進而形塑一股強而有力的『宗教資本』,據以促進社會互動和增強群體凝聚力,但是,隨其活動規模的不斷擴大,商業化的趨勢也日益鮮明,是否會削弱宗教活動的精神內涵,致使面臨文化資產有被過度消費危機,甚而變成一場單純的商業盛會,反之,復歸於個人終極關懷範疇的生命探索真義,藉由參與遶境、進香等神聖性活動,以找回信仰的主體性意義,這會是宗教社會學的考察針砭所在,如此一來,遶境進香活動提供信徒探索生命意義的契機,得以重新連結生命主體性,而這種集體性範疇的生命探索,不僅是個人靈性的昇華,也反映全社會對於生死議題的共同關注;連帶地,除了傳統的宗教儀式或經典訓示的內在性轉化外,各項創新元素活動所帶動跨世代化與全社會化的代際互動,據以思索新社會連帶及其生命共同體建置的可能性,這更是從宗教信仰出發的根本意旨所在。
總之,作為臺灣重要宗教活動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不僅承載著深厚的信仰意義,也反映文化的多樣性和社會功能的多層次性,然而,相迎現代化、數位化、全球化、個人主義化的諸多挑戰,如何在傳承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這將是『宗教力』未來賡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就此而言,實有必要深入理解宗教信仰、宗教本質、宗教精神、宗教教育、宗教活動在當代臺灣社會的角色扮演,藉此展現其在促進族群融合、社會和諧、文化交流及其地方發展中的應有軟實力,以讓不同宗教信仰的儀式活動皆能繼續發光和發熱,從而顯現包括神聖、世俗領域所應該要兼具『尊重多元—包容差異』的價值理念。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臺灣重要宗教活動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除宗教資本.商業盛會日益鮮明外,政治資本也鮮明至令人咤舌。近年大甲媽人為的負面聲浪不斷,從不顧疫情擴散到延後舉辧,從純金媽祖至銅包金媽祖,從政治家抬轎到政客搶轎,各方面都突顯了宗教盛會己變成了商業園遊會,己失去了從前那純樸的信仰與祈福文化;神既不在何需再拜,我們在求神拜佛的當下,或許該思考的是”我們在拜的是什麼”?是拜一個捨己救人的偉大精神,還是在求一份自己無法滿足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