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01.臺灣快樂冠亞洲
02.民主指數擁獨裁
03.女性癌種子宮頸
04.試讀臺大資優生
05.還假於民有五天
06.國軍血庫增韌性
07.百歲出書王鼎鈞
08.畢業起薪大缺工
09.菸害防制電子煙
10.勤務召集全社會
11.政治正確設系所
12.生生鮮奶臺北市
13.公費癌篩攝護腺
14.普大科大護理系
15.身障車格障礙賽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三月份的第四周(2025.03.24)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臺灣快樂冠亞洲」、「民主指數擁獨裁」、「女性癌種子宮頸」、「試讀臺大資優生」、「還假於民有五天」、「國軍血庫增韌性」、「百歲出書王鼎鈞」、「畢業起薪大缺工」、「菸害防制電子煙」、「勤務召集全社會」、「政治正確設系所」、「生生鮮奶臺北市」、「公費癌篩攝護腺」、「普大科大護理系」以及「身障車格障礙賽」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臺灣快樂冠亞洲」,聯合國與牛津大學和全球績效管理諮詢公司蓋洛普,共同發布2025年度世界快樂報告,在包括民眾自評自身生活品質、人均GDP、健康預期壽命、社會支持度、自由度、富裕程度、對政府貪腐的認知度等多項指標而來的該項快樂國家排序,這其中的芬蘭藝業已連續8年都是蟬聯全球的最幸福國家,至於,同屬北歐家的丹麥、冰島、瑞典和荷蘭分別位居第2至第5名,換言之,北歐國家乃為全球幸福指數的前段班國家,至於,泱泱大國如美國在過去10年中,最佳排行的名次是2016年的第13名,去年(2024年)首次跌出前20排名之外,今年的第24名則是再創史上的新低,亞太地區部分的臺灣排名第27位,已然是亞太地區表現最好的國家,並且一舉超越新加坡(34)、泰國(49)、日本(55)、南韓(58)、菲律賓(57)和中國(68),在整個亞洲地區,也僅次於以色列(8)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1),臺灣在這部分的總體表現自然是不惶多讓,最後一名係為阿富汗,顯然,從外部因子的地理環境、地緣政治到內部因素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或內亂,以迄於從國家快樂到人民快樂而來的主、客觀落差,也讓該項的評價排行實有其回歸於實質與形式、規範與工具、絕對與相對、承平與動盪、已開發與開發中、西方與東方、文明與文化、精神與物質等不同命題的思辨論述;「民主指數擁獨裁」,根據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所公布的《2025全球自由報告》,臺灣獲得94分,在亞洲僅次於日本,至於,由經濟學人智庫(EIU)公布包括選舉過程與多元性、政府運作、政治參與以及民主政治文化和公民權利等五個評分標的2024年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臺灣被列為『完全民主』,並且名列全球第十二,乃甚至於贏過美國、日本、英國等國,不過,值得留意的是,臺灣自由度排名亞洲第二,民主指數也排名全球第十二,但是,民主指數的得分卻是連兩年呈現退步趨勢,特別是關乎到政府運作這個單項的8.57得分,比2023年下降0.72分,這是否反映對臺灣民主沒信心和對政府信任度不足的多重隱憂,畢竟,擺置於眼前朝野、政黨、院際、官民、族群、世代等分立僵局,民主指數得分的退步,已然是積弊許久的一項預期性後果,除此之外,2024年所進行的《中國效應調查》,有高達20.4%受訪者甚至於是認為『獨裁有時比民主更好』,此一不低的比例,多少意指公民社會或一般大眾對於臺灣民主信心不足的一種警惕狀況,如此一來,相與糾結但卻是羸弱不堪的心智圖像,像是民粹主義、社會極化、依附連帶、領導統御、治理危機、地緣關係、代議政治、公民社會、軍事衝突、國際競賽、獨裁統治、國家認同、歷史教育等,顯現出來當前臺灣地區的發展性危機,又豈止於政治範疇的不對稱競合,而是有充斥多重性、結構性、系統性、權控性、壓迫性的諸多危機;「女性癌種子宮頸」,統計2023年數據顯示,30歲以上女性每年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檢率僅5%,近三年內完成二次篩檢率為12%、完成一次篩檢率為25%,且高達44%女性過去六年內都沒有接受過抹片篩檢,三至六年內曾至少一次篩檢率也只有14%,這也讓子宮頸癌於前年(2023年)重新回到女性十大癌症榜單內,事實上,自1995年起開始推動30歲以上免費子宮頸抹片,『六分鐘護一生』的口號行銷讓篩檢率明顯提升,但是,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擔心感染不敢就醫,也讓篩檢、後續治療及其追蹤率不斷下降,以2022年為例的臺灣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有7.6人,距離WHO所訂下的每10萬人低於4人,是有一段距離,顯然,像是無性行為就不用篩檢、更年期後性行為減少或歸零不會得子宮頸癌等交錯認知迷思,及其欠缺名人的催化效應或環境因子等系統動力,這也讓該起個人動力加總而來的集體性流行病學事件,實有其嚴肅看待之必要;「試讀臺大資優生」,臺灣大學宣布預計今年的秋季將試辦高中生進階課程,開放優秀高中生預修大學基礎課程,並開設11門課程,將由北區高中推薦學生參加,修完課程並通過後,將頒發學分證明,顯然,況且扣緊方案評估及規劃設計意旨,還有擴及到諸如從資優生到優秀生、從高三生到高一或高二生、從先修課程到基礎課程、從試辦性質到全面開辦、從局限北區到擴及全臺、從實體課堂到遠距數位、從學期當中到寒暑假、從課堂管道到多元學習、從科目學習到探索教育、從普通高中到綜合高中、從菁英小眾到普羅大眾、從學校推薦到考試評量、從高中課業基礎養成到大學培力進階養成、從少數頂尖大學到高教資源有效分配,以迄於從以學生為本到以高教擴張停損為要的命題思索,直指出來的是該項教育行政作為,實有究竟係為了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可以解決到什麼程度,以及又會衍生出來那些衝擊影響的相關提問;以及「還假於民有五天」,針對消失已久的7天國定假日,在野黨研擬包括小年夜、勞動節(5月1日)、教師節(9月28日)、臺灣光復節(10月25日)、行憲紀念日(12月25日)等5天全國放假,藉此達到還假於民的初衷,顯然,針對工作、休憩而來的身心均衡,實有通盤檢視之必要。
其次,「國軍血庫增韌性」,國軍研擬成立首個捐血機構,並且計畫明年(2026年)推出三軍血液計畫,以確保軍血液供應穩定機制,顯然,從捐血中心到國捐血庫、從資源彙集到資源分散、從血液效期到穩定供血計畫、從不耐久存到推陳儲新、從法源訓練器材到官兵相互輸血機制;「百歲出書王鼎鈞」,以『開放的人生』、『左心房漩渦』代表作著稱的旅居紐約作家王鼎鈞,今年再以百歲之齡出版自選集『江河旋律』,王鼎鈞表示,寫作乃係“使你上癮,使你成癖,使你貪得無厭,你把心一橫:我就這樣了此一生罷!如此這般,做成一個貫徹始終的作家。”,好一個實在做事、做實在的事及其把事做實在的人身典範,就如同施振榮所言的“我不求名、不求利,但堅持做對的事。而且我知道只要堅持做對的事,名、利就會跟著來。”般的人生睿智;「畢業起薪大缺工」,根據人力銀行調查顯示,民間企業對於今年學士級新鮮人的平均起薪為33,713元,與去年32,124元相比,年增4.9%,至於,碩士級新鮮人的平均起薪則為36,364元,與去年34,788元相比,年增4.5%,畢竟,對照於2020年的學士級新鮮人平均起薪29,506元和碩士級新鮮人平均起薪32,268元及最低工資23,800元、2021年的學士級新鮮人平均起薪30,094元和碩士級新鮮人平均起薪33,205元及最低工資24,000元、2022年的學士級新鮮人平均起薪30,822元和碩士級新鮮人平均起薪33,546元及最低工資25,250元、2023年的學士級新鮮人平均起薪31,060元和碩士級新鮮人平均起薪33,904元及最低工資26,400元、2024年的學士級新鮮人平均起薪32,124元和碩士級新鮮人平均起薪34,788元及最低工資27,470元,以及今年(2925年)年的學士級新鮮人平均起薪33,713元和碩士級新鮮人平均起薪36,364元及最低工資28,590元,均是出現逐年增加的加薪趨勢,但是,從大缺工到同業比價效應的賣方市場、從單一學歷到多重加給的買方權控、從學士到碩士的人力資本涵養、從學門到學類的專業性養成、從專職到兼差的職涯規劃、從最低工資到實質薪資的體感貧窮、從被動收入到主動收入的所得資產、從名目薪資到通貨膨脹的寅吃卯糧、從吃土一族到月光族群的貧窮加惡化、從貧窮新鮮人化到難以脫貧中生世代化,及其所關乎到學歷膨脹及其文憑難民的仰望天光,究竟從學以致用到學非能用如何能夠一以貫之的基本爬梳;「菸害防制電子煙」,〈菸害防制法〉於2023年3月22日起正式施行,執行的重點包括有禁止電子煙、嚴管加熱菸及其必要組合元件,提高禁止吸菸年齡至20歲等,然而,上路的兩年以來,卻是出現電子煙的吸食人數不減反增,及其因為吸食電子煙遭罰的個案不到千人等荒謬情事,顯然,國家機器怠忽職守的消極不作為,招致而來的終將是從紙菸到電子煙、從形式列管到實質鬆綁、從上游的源頭到中下游的使用端、從需求創造供給到供給誘惑出更多的不當需求、從個人動力到社會成本、從行為禁制到認知基模調整,以迄於因為吸菸行徑所產生的群聚、加乘效應的權社會共輸情勢;以及「勤務召集全社會」,為了因應非常事變或戰時的支援所需,內政部和國防部修正替代役的演訓召集相關辦法,必要時得酌增年限、次數與日數,至於,演訓召集的對象也不限於退役8年內,超過9年的替代役也將納入,並且刪除全年受勤務召集總日數60日的上限規定,顯然,一片片全民皆兵的備戰氛圍,直指出來的是其來有自的如是因果,這也讓全社會有其必要去思索從備戰、挑戰、應戰、交戰、熱戰、和戰、避戰到免戰的一字之差,實有其作為主戰場的臺灣一地,要如何面對從非常破壞到非常重建的戰後島嶼天光,更遑論對於新生代及其後代子民的不必要戕害。
最後,「政治正確設系所」,根據教育部統計,本學年全臺一般大學共計將新增60班別,這其中多為緊扣包括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在內地所謂的『五大信賴產業』,另外,也擴及至氣候變遷、健康促進、社會韌性等三大全球性議題,顯然,中興以人才為本的教育培力,自當是要有通盤衡平、扶強濟弱、分程布建和獲利停損的戰略性規劃,藉此避免淪為短期效益的相互奪地盤,更遑論有限的高教市場,揆諸於從人流、金流、資訊流而來的複製貼上行徑,致使系所新增量的擴充及其人才培力質的深化,出現一窩蜂、從眾性、重疊性、同質性、功利性、救急性的為辦學而辦學,這也讓學歷膨脹的文憑難民,已然成為當前高等教育的一大辦學特色;「生生鮮奶臺北市」,臺北市政府宣布自4月起將正式啟動所謂的『生生喝鮮奶』政策,來讓就讀於臺北市公私立幼兒園、國小約18.4萬名學生,每周可以透過數位學生證和專屬卡證,到包括四大超商及全聯、美聯社等6大通路,從13種鮮乳和15種豆漿共計28個的鮮乳、鮮奶、保久乳等牛乳飲品中,領取其中1種品項加以飲用,顯然,從公辦公營到公私協力、從幼兒學童到各級學制學生、從乳品到其他的補充食品、從需求滿足到各項的服務項目,以迄於從單純的飲用到包含衛教在內的各種家庭教育事宜,均有其通盤檢視之必要,藉此讓公權力得以提供適時、必要的介入性協助;「公費癌篩攝護腺」,衛福部推行像乳癌、肺癌等成人癌篩成效斐然,對此,癌症希望基金會表示,隨著臺灣地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建議將攝護腺癌納入下一階段癌篩重點,目前攝護腺特定抗原(PSA)具有一定精準度,適用於50歲以上且有攝護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從該項與時俱進的公費癌篩項目增加舉措,實有其從預防醫學到疾病治療、從性別到年齡、從簡易篩出到進一步檢查、從既有癌種篩檢到新興癌類、從個人家族因子到氣候環境因子、從認知觀念到進行癌篩,以迄於攸關到公費癌篩策略運作之可及性、可近性、權責性、整合性、便利性和願意使用性的服務輸送機制,皆有其通盤檢視之必要;「普大科大護理系」,教育部自113學年擴充普大護理系招生名額後,全臺的普大護理系分配名額由112學年的1,255人,增加至114學年的1,471人,這也讓今年統測衛生護理群的報考人數,首次跌破2千人,除了形成教育部內部技職司和高教司各職所司的所謂『網內互打』外,更是讓原本就處於相對弱勢的技職衛護招生,呈顯兵敗如山倒趨勢,顯然,為了解決護理人才荒的燃眉之急而讓普大護理系廣招,此一挖東補西的鋸箭行徑,斷然忽略普大科大不同的典範運作、少子女化的生員蛻減、普科不對稱的認知基模,導致始於鬩牆的該起手足相爭,造成全社會皆輸的不堪情事;以及「身障車格障礙賽」,臺北市轄內繪製有近2千個身障專用停車格,但是卻出現位置不對、車格太小、擠在電線桿旁、前後車距擁擠、設在一樓住戶前遭占用等迷亂情事,導致身障者停車就像是參加障礙賽般困難重重,對此,北市交通局表示,若有需求會派員勘查改善,顯然,此一標準流程的官方應答話術,實有其消極不作為的怠惰之嫌,遠地不說,何以當初身障專用停車格的繪製,便是忽略或漠視障者的『易停』權益,至於,即使是再次進行勘查改善,也因為缺少實際使用者意見表述的障者參與,致使淪為官方、片面、單方、不符需求的恣意想像,到最後只會徒增擾民之虞的諸多怨懟,更遑論於有限的專用停車格,所出現誤停、違停、亂停、霸停等爭食行徑,連帶地,停車費用所涉及到優惠核銷一事,更是欠缺包括優惠資訊之可及、可近、權責、整合、便利等配搭措施,致使出現了有專停車位但不一定停得到、停得到但不一定享應有優惠保障,以及不同功能分類的障者和家屬的一起爭停亂象,這也指陳出來對於規劃障者專用停車位的思維邏輯,還是侷限於身障是社會負擔之『慈善模式』或身障是個人障礙之『醫療模式』,進而未能提升至身障是一種社會性建構阻礙反思之『社會模式』,以及國家應有捍衛障者權益作為之『人權模式』,無疑地,迎接老障不分家的超高齡社會,您、我皆非是置身事外的局外人,如何有其換位思考的互為同理,實為政府衙門、一般大眾和公民社會須嚴肅看待的一項文明化變革課題。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教育是一個學習的基礎,學生在學校受教育,是一個重要的管道,卻絕不會是唯一的管道
就像分數代表的是你在學校學習的一個評量,也不會是唯一的評量
如果可以把學習擴大,讓高中生進階課程,開放優秀高中生預修大學基礎課程,不同程度的學生有進階的學習,無疑對優秀學生提供一個很好的學習方式,也可以讓學生在自由的大學氛圍裡作有別於高中階段不同的學習,應會有許多的好處,如下,對於同時身為家長的我樂於看見教育更多的方案及可能性.
1. 提前適應大學學習模式
• 高中生能夠提前接觸大學課程,熟悉大學的教學方式,如講座式授課、批判性思考、學術寫作等,為未來的大學學習做好準備。
2. 探索興趣與專業方向
• 透過修讀不同學科的基礎課程,高中生可以更清楚自己的興趣與專業選擇,進而在升學時做出更合適的決定。
3.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 由於大學課程對學生的自律與時間管理能力要求較高,高中生透過這樣的課程可以培養更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