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與衛福部達成共識,將訂定「護理師跨科支援指引」。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批評,此決議為衛福部與醫院資方代表私相授受,醞釀對「拍板卻沒時間看指引」的衛福部長邱泰源提告瀆職。面對衛福部日前公布護理師薪資,引發質疑數據失真,邱泰源昨也首度對外界誤解薪資數據感到抱歉。
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顧問陳玉鳳說,強烈反對醫院用任何形式讓護理師跨科調動或支援,因不論何種指引或進行何種訓練,都不能改變跨科調動對護理師及病人的不友善和不安全性,強調跨科支援指引是變相壓榨護理人員,無助改善護理人力不足,無視護理專業與病人安全。
台大、成大、新光及振興四家醫院企業工會昨發表聯合聲明指出,護理人力嚴重短缺,除薪資待遇與高壓勞動強度不成比例外,醫院雇主為節省人力成本,不願補足護理人力,改以強迫護理師跨科支援調動,還常以「交叉訓練」為名包裝掩飾,踐踏護理人員基本權益,反對跨科支援,認為指引不該倉促定案。
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理事長趙麟宇說,護理人力不足,醫院挖東牆補西牆,常強迫護理師跨科支援,已成為壓垮護理人員的最後一根稻草。工會版指引草案方向,包含跨科調度前要取得當事人書面同意,明定教育訓練時間,若非相關科別至少訓練三周,若適應不良者可隨時終止支援。
邱泰源說,衛福部會尊重護理專業,不可能讓護理人員承受跨科支援不必要壓力。至於衛福部日前公布醫院護理師薪資,引發外界質疑數據失真,邱泰源昨也首度對外界誤解薪資數據,感到抱歉。
健保署今年推出「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新制,避免醫院衝量,落實分級醫療。立委林淑芬昨指出,個別醫院總額下月將在台北區上路,卻看不到衛福部針對如何避免掛號費調漲、醫療品質降低等問題擬訂配套措施,批評邱泰源「不食人間煙火」。
健保署長石崇良說,台北區以外,其他分區已在今年一月實施,南區、高屏區、東區也已實施多年,並無問題。林淑芬說,台北模式跟中南部不同,應該監測病人就醫流向、引導醫院建立合理薪酬分配機制等措施。(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03.14)
不同科別有不同的護理流程與專業技能,例如內科護理與急診護理的差異極大,護理人員在不熟悉的科別容易感到焦慮與無力感。跨科支援通常發生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護理人員可能面臨更高的工作量與更緊湊的時程。因為不熟悉新科別的病況與流程,護理人員可能在用藥、醫囑執行、設備操作等方面出錯,影響病人安全。護理人員長期適應新環境,加上輪班制度與高壓工作,可能導致職業倦怠與離職率上升。明確規範哪些護理人員適合跨科支援,例如有一定年資或具備特定訓練證照者。訂定「跨科護理手冊」,提供快速適應指引,讓支援護理師能迅速了解新科別的核心業務。設立「專責跨科支援小組」,由有經驗的護理人員輪流負責,以減少臨時調度的混亂。優先安排「相近領域」的跨科,例如內科護理師支援不同的內科病房,而非直接派到手術室或加護病房,提供額外津貼,獎勵願意跨科支援的護理人員,讓支援工作得到實質回饋。增加休假補償,例如支援滿一定時數可換額外休假。定期舉辦短期訓練課程,讓護理人員熟悉不同科別的基礎護理流程。提供「模擬演練」,讓護理人員在低風險環境中熟悉新科別的工作模式,設立護理人員專屬的心理諮詢管道,提供情緒紓解與壓力管理服務。
提供「同儕支持小組」,讓護理人員能互相分享經驗與調適方法。降低實戰壓力。在跨科支援時,安排「護理指導員」或資深護理人員作為輔導員,減少支援護理師的適應壓力。護理人員的跨科支援壓力確實是一個重要問題,但透過制度規範、培訓支持、合理獎勵與心理輔導,可以降低護理人員的負擔,提升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