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7📚
01.死刑合憲第一槍
02.蛇年春聯諧音哏
03.就職演說十重點
04.情歸何處身障者
05.赴美無法生小孩
06.中央預算大刪減
07.不孕補助投報率
08.資訊平權無手語
09.家暴高峰在年節
10.泰國同婚合法化
11.性與情感有十大
12.過年燈節新文化
13.凍撞世代特別費
14.長照棄子新住民
15.蛇年七大夯科技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月份的第四周(2025.01.27)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死刑合憲第一槍」、「蛇年春聯諧音哏」、「就職演說十重點」、「情歸何處身障者」、「赴美無法生小孩」、「中央預算大刪減」、「不孕補助投報率」、「資訊平權無手語」、「家暴高峰在年節」、「泰國同婚合法化」、「性與情感有十大」、「過年燈節新文化」、「凍撞世代特別費」、「長照棄子新住民」以及「蛇年七大夯科技」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死刑合憲第一槍」,賴清德總統上任八個月以來的首度執行死刑,有如是要破除憲法法庭於去年(2024年)所作出『限縮死刑適用』的憲判八號判決,進而賴政府被質疑包裹諸如只有犯四種殺人罪,且符合情節最嚴重又經最嚴密正當法律程序偵審的被告者始能被處死刑之於實質廢死的反社會輿論雜音,事實上,即使祭出死刑合憲後的第一起執行槍決,只不過,這也僅是民進黨政府執政9年以來的第3次執行死刑,並且距離上次執行槍決有近5年之久,共計9年下來也只有3人死刑犯被槍決,況且還有歐盟反死刑立場以及國內主流民意反廢除死刑之於東西方社會的文明糾纏,以及尚有36位在監死囚犯的更多司法正當程序拉扯,更遑論於從存而必用到存而少用或不用的死刑判決,所關涉到執行槍決背後致人於死的肅殺氛圍,何以會淪落到如此的田步,連帶地,從死刑執行槍決到撫慰家屬傷痛的受害人個體範疇、從對決於報復主義到還復於公理正義的一般人等集體範疇、從反轉廢死印象到力挽執政頹勢的『死刑政治』、從『法—社會』到『社會—法』的情理法衡平關係,直指出來的是問題的思辨針砭,斷然不在於判決和執行死刑的司法層面,而是關乎到生命教育、人權教育甚或是情緒教育等公民素養,何以會是如此般的脆弱、不堪,乃至於成為人群互動的一項自保或自衛行徑;「蛇年春聯諧音哏」,迎接乙巳蛇年舊曆新年,藉由揮春福貼的春聯裝飾,表述逢年過節的某種儀式感,像是吉祥如意的『蛇年大吉』、事業順利的『蛇行天下』、財源廣進的『金蛇獻瑞』,以及吉祥幸福的『蛇鳴福至』等庶民版本的吉祥賀歲詞,然而,政治人物免費贈送的春聯,更有出奇入勝、惹人發笑和引人注目之效,像是總統與副總統的『六順和春』、前總統馬英九的『天闊雲繫別螭虎、地迴春風見小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龍耀蛇福』、民眾黨代主席黃國昌的『祥蛇賀歲』、立法院長韓國瑜的『金蛇迎春』、台北市長蔣萬安的『蛇馬龍鶴』、新北市長侯友宜的『蛇福泰吉』、桃園市長張善政的『蛇馬攏順』、台中市長盧秀燕的『蛇現幸福』等3款春聯、台南市長黃偉哲的『蛇宓隆發』春聯,以及高雄市長陳其邁的『好運蛇進來』,主要都是在大玩中式、台式、英式等諧音哏的多元語言的融合特性,從而藉由生肖蛇年的諧音大戰,來貼近庶民日常生活『蛇我其誰』、『蛇行天下皆富貴』、『恭喜發財如蛇舞』之類的平凡心願;「就職演說十重點」,美國總統川普的就職演說,包括有以下的10重點,分別是1.川普政府將改革美國的貿易制度以保護美國的勞工及其家庭、2.承諾將使美國再度成為一個製造業的國家、3.將宣布國家能源緊急狀態,並將價格拉低、4.將對美墨邊境宣布國家緊急狀態、5.重申將收回來巴拿馬運河、6.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7.期待美國太空人將登上火星、8.最令他感到驕傲的政績將是一位和平製造者兼團結促進者、9.渴望將墨西哥灣的名字改為美國灣,以及10.以『「我們的黃金時代才剛開始』為其演說的收尾結論,顯然,扣緊要使美國再度偉大,甚至於是比以往更加偉大的民粹口號、我族中心主義底下,包括內政、外交、經濟、貿易、氣候、地緣、星際等戰略思維和戰術措施,凸顯的乃是唯獨尊般的雄略心態,進而忽略獨存美帝國的全球生命共同體真義,以此觀之,西方文明之於區域、國度、人種及其歷史文本,實要有不同的人文詮釋;「情歸何處身障者」,隨其障者個人的生理老化甚或二度障礙化,導致全國各地身障教養院的床位數,出現嚴重不足的大塞車現象,除了直指上千個家屬正在排隊的無奈、煎熬外,包括從障者『在家老化』的主照者創傷知情、『在地老化』的社區守護能量不足到『機構老化』的養護能量不夠等左支右絀運作困境,致使身障者的長照議題,成為了包括父母、手足、社區、機構、民團、教養院以及國家機器等一干利害人等的糾葛難題,對此,看得到的是關乎到長照悲歌老障化或長照悲歌手足化的家庭私性領域現象,潛藏於內的則是有如被監禁障者的權益保障議題,遠地不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團圓歸屬需求,會因為原生家庭的父母身故、親人手足的各自單飛等結構性運作限制,而讓教養機構的身障住民,就有如在空中搖曳的風箏般以等待生命的斷線,這也叫圍爐團圓年夜飯的該項佳節儀式感,顯得有些滄桑、落寞,至於,包括身障者、家人、機構員工以及機構本身皆係屬於某種多重老化的共老情事,這也讓有情歸何處困擾的,又豈止於身障者本人,連帶而來的是,如何重新思考教養機構分類分級及分流處遇服務的公共資源適性配置,以及鬆綁法令規定、放寬照護人力等就業門檻,更足以彰顯除了床位數不足、占床卡位過久外,嚴重缺工的人力不足所導致無法開床的迷亂現象,更是讓教養機構成為重中之重且難上加難的尾大不掉之處;以及「赴美無法生小孩」,川普20日就職當天便簽署行政命令以終結『出生公民權』(birthright citizenship)遭到擴大解釋,藉此封殺外國人赴美生小孩並取得美國公民權的權變做法,起因於美國憲法第14修正案所規範之“所有出生於美國或歸化美國、並受美國司法管轄的人士,都是美國公民,也是他們所居住州的公民。”的不同解讀,這也使得川普所簽署的該項行政命令,讓包括該人士的母親非法待在美國,而且出生時,父親不是美國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以及該人士出生時,母親在美國合法短暫停留(例如持學生、工作、旅遊簽證),同時父親不是美國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等2種寶寶無法獲得美國公民身分。
其次,「中央預算大刪減」,立法院三讀通過今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原本編列歲出預算高達有新台幣3兆1,325億元,審議結果共計減列約2,075億元,歲出規模降到約2兆9,248億元,這也是有史以來,立法院預算刪減數最多的一次,推估刪減數占總預算數約6%,刪減的比率遠遠超過以往,這其中各部會預算刪減的大宗,包括經濟部挹注台電經費1,000億2萬元全數減列、數發部預算減列2億元、監察院業務費減列50%、公視預算減列2,300萬元、文化部黑潮計畫共減列4,000萬元,無疑地,除卻在野黨對於執政黨『預算政治』的反彈制衡外,預算不斷擴編及其執行效益和社會觀感等外在歸因,這也讓行政院的預算編列以及國會立法院的刪減職責,實有其復歸於責任政治、監督政治和公民政治之基本提問;「不孕補助投報率」,台灣地區自2021年起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一舉取消排富限制,並且提升補助次數和延長補助年齡,每年有超過3萬人受惠,對此,台大醫院發表亞洲第一份的不孕症治療投資報酬率研究,實證研究證實該項的不孕症補助制度是確實可行的,這是因為透過以財政模型為其推估基礎,綜合計算每位受補助出生的試管嬰兒,其終身預期收入、預期將繳交的所得稅與消費稅,並且納入個人死亡率,及其所對應政府補助成本、福利支出、工資、通膨等因素,據以得出人工生殖政策的投資報酬率,僅就現行不孕症治療補助政策對象為不孕夫妻和最高補助6個不孕症治療周期為例,2021年補助政策上路之後的1年期間內,共計催生11,636名試管寶寶,總補助金額約為新台幣38億元,也就是說,政府催生每名試管寶寶平均補助約33.2萬元,以研究推估得出每名受補助試管寶寶終身貢獻給政府的總稅收為726萬元,若不計福利支出,政府投報率為21.87倍,如此一來,用以有效提高生育率的萬靈解方,自當以人工生殖係為最快手法,乍看之下一樁穩賺不賠的公衛政策,實則有其經濟效率思維而來的對應性思索,畢竟,扣緊平均初婚年齡、平均初為人母年齡、申請人工生殖補助平均年齡等客觀事實,已然都出現大幅遞延現象,如此一來,看得到的是對於所有新生嬰兒假設皆健康寶寶而來的樂觀高推估,看不到的則是人工生殖背後殊異的家庭動力及其涵蓋生教養衛而來的家庭支持量能與能量,是否出現量質俱變的弱化趨勢,況且還有高齡、大齡產婦之於受孕、懷胎、分娩等母體和胎兒、新生兒的可能風險,如此一來,除卻來自於母體個人的內在歸因外,特別是關乎到從『不生,何須結婚;結婚,也非得一定要生;要生,當無性別考量的男女嬰都好』到『晚婚、遲婚、不婚;易孕、難孕、不孕;難生、少生、不生』的認知基模或心靈結構,業已出現明顯鬆動,這才是問題棘手或棘手問題的不孕症補助之癥結所在;「資訊平權無手語」,立法院於日前通過中央政府總預算,大砍約2,075億元,刪減幅度創下了史上的新高,對此,行政院長第四度親上火線,卻是在記者會直接打上『本院新傳處費用遭在野黨全數刪除,無法聘用手語老師』的字幕公告,針對此一犧牲聾人群體無法即時掌握政策等公共訊息的資訊平權受損,實係屬於一項低端的不智舉措,畢竟,一方面即使是中央總預算被大幅刪減,但是,中央政府手上依舊擁有近新台幣3兆的經費籌碼,再則,如何捍衛聾人族群的基本權益,更有其用以推動積極性差別待遇的其他變通方法,而非是因為新聞傳播業務費用全數被刪除,致使無法再提供手語翻譯服務之於直接損及聾人權利和操弄民粹主義的多方共輸,如此一來,更足以顯露出來當前國家機器對於維護障權的偏頗認知態度及其延展至對於所有身障者需求滿足或權益保障的有待商榷,連帶地,即使是非得祭出如此般直球對決的相互詆毀,這也窺見到在國家機器的心中份量,包括身障抑或其他弱勢族群的社會性投資,究竟是占有多大的比重,這更足以顯現行政團隊背後的幕僚單位,實有怠忽職守之嫌,畢竟,手語翻譯服務是有其進一步訴求於諸如定義身障者(第1條)、合理對待(第2條)、融合社會(第3條)、法律保障(第4條)、平等與不歧視(第5條)、無障礙(第9條)、表達與意見之自由及近用資訊(第21條)、參與政治與公共生活(第29條)等〈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的精神原則;「家暴高峰在年節」,根據官方的統計資料顯示2024年共計接獲到2萬多起家暴事件,主要多為晚輩毆打長輩,像是子女打父母或孫子女打祖父母等暴力案件占比高達55%,其次為夫妻或伴侶間暴力占26%,家庭暴力的衝突情事,經常會密集發生在年節期間,畢竟,這整年下來或是冰凍三尺所積累的各項家務事心結,像是財產歸屬、照顧責任、不當對待等,總會在除夕團圓、酒酣耳熱之際,全面爆發激烈的言語肢體衝突,進而引發暴力相向事件,誠然,此一從加害人到被害者的兩造角色、從單純加害或被害到互為相對的角色拉扯、從尊親屬對卑親屬之上對下到卑親屬對尊親屬之下對上的不當對待事情、從成年人到未成年的不同世代加害者、從未成年人到老年長者之不同年齡被害人、從親密關係到代際之間的殊異家暴類型、從文化主義的隱匿不報到失智失能的無法自保、從家庭動力失靈到家外通報機制失調,以迄於從家暴的覺察知能到安全守護網絡設計,直指出來的是家暴議題實有其冰山一角且有其難以短期收治之效;以及「泰國同婚合法化」,目前全世界有36個國家同性婚姻合法,當中有超過半數在歐洲,亞洲的數量明顯偏少,僅有3個國家,這其中2019年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的國家,4年之後的尼泊爾成為第二個,至2024年泰國則是跟上腳步成為第三,並且於2025年1月23日的這一天開始生效,對此,泰國國會兩院將同性婚姻入法的方式,係修改〈民法〉的第1,448條,將條文中『男人和女人』和『丈夫和妻子』等詞替換為『個人』和『婚姻伴侶』,藉此賦予LGBTQAI+伴侶充分的法律、經濟和醫療權利,至於,法案生效之後,同性伴侶在處理共同資產、稅務、繼承權和遺族福利方面,皆與異性伴侶擁有平等的權利和責任。
最後,「性與情感有十大」,台灣性教育學會、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國教行動聯盟,公布《2024台灣10大性與情感教育新聞事件》,分別包括有家長表達性教育適齡意見、青少年染性病快速增加、兒少性剝削案件6年增3倍、首見龍年新生兒數低於虎年、數位性暴力普遍、學校禁戀愛七成民眾反對、校園性別友善廁所引誘犯罪」家暴通報逐年增、幼兒園長之子性侵6童判28年以及人工生殖與代孕脫鉤等十大新聞事件,顯現於這些事件新聞的背後,實有其從西方國度到東方台灣之鑲嵌斷落、從教什麼的應然層次到如何教或做了什麼的實然範疇之可能落差、從父母家長到青少族群之不同立場、從名人效應到重大犯罪之變遷意涵、從連續進榜到尾大不掉之新舊並存,連帶地,諸如全面性教育、性教育本土化、適齡化性教育、權利責任、身體界線、自我保護、降低性風險、性病防治、自尊自愛、健康親密關係、性健康教育、數位性暴力、網絡性犯罪等攸關到性與情感的核心觀念,實有復歸於兒少、父母、師長之『個體』、性教育之『制度』及其開放性社會之『大環境』的環扣鑲箝;「過年燈節新文化」,新的年度即將展現在我們眼前,值此除舊布新的重要時刻,我們不禁要去思考新年節文化中的變遷意涵,這裡的探討不僅是對傳統年節意義的懷念,而是如何在多變的當代環境裡,重新探究春節或燈節新的次文化意涵,畢竟,從無論是從在家團圓歡聚到轉為島內或海外的家外過年,抑或從大費周章的準備年節料理到外帶、外送、外食的優雅品嚐年菜美食,此一綜融敬天祭祖、圍爐團圓、守歲祈福、走春拜年的年節作為,要如何守住『迎年之通過性—拜年之儀式—過年之通過性儀式』的關懷旨趣,特別是扣緊集體主義已然轉向為個人主義的年節文化集叢之際,更遑論還有少子女化生育模式所帶動對於家庭組成、形式、結構、功能等殊異的動力內涵,這部分要如何加速年節新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勢必會是現代社會人文變革的一項重要課題;「凍撞世代特別費」,民眾黨力推〈壯世代政策與產業發展促進法〉,明定壯世代指的是年齡55歲以上有工作能力及意願之國民,以及政府須定期發布相關政策白皮書,對此,非主管機關部會的衛生福利部次長直指該項立法的不可行性,而此一嚴重的意見分歧,也讓民眾黨立委提案要凍結衛福部次長特別費的二分之一,但是,一來一往的衛福部次長則是在其個人臉書上回以『本人堅持原則與見解,不服來辯,隨時候教。Sorry,正正當當,無歉可道。要砍多少隨便你。本人堅持原則與見解,不服來辯,隨時候教。Sorry,正正當當,無歉可道。要砍多少隨便你』,以及文末標註『我是「撞世代」、無歉可道』等公開對嗆言行,此一提油滅火行徑,引爆彼此的共輸結局,畢竟,一方面要加以反思的是何以未能藉由三讀通過之前、之中和之後的各項溝通協調機制,以取得未來依法行政和依法辦理的可欲、可為和可行,況且並非是主管機關的次長身分發言,實有不在其位的角色錯亂之嫌,至於,對於已成定局且經總統公布的該項法令,又要如何嚴守政務官的專業角色扮演,實有其倫理分際的基本提問,更遑論於透過私領域的個人臉書逕行公共政策的情緒性發言,更屬不宜、不妥和不當;「長照棄子新住民」,婚姻移民或許是長照體系中的一個被忽視的標定群體,甚或是將淪為長照孤兒,但是,扣緊『個體—制度—大環境』的關照視野,可窺見到事件的發展後果,實有其某種內在的因果關係使然,這是因為:早期的跨國婚姻往往是基於各取所需的運作模式,男方希望的是傳宗接代,女方則是尋求經濟改善,在這樣的認知落差底下,多元文化的家庭動力變化也隨之而來,連帶地,從依親、居留、定居到公民權益等相對保障事宜,也會因為台灣身分證取得與否被簡化為一種單一的官方作法,進而忽略新住民的資格確認、身分認定一事,已然超乎內政範疇的單一介面思考,特別是無法有效落實包括語言適應、家庭適應、社會適應、文化適應等攸關到生活適應的友善大環境建置,終究讓新住民在其完備人妻、媳婦、母親的各項角色演出之後,有可能成為被排除的長照棄子,這早已是對應於累積性剝奪、制度性障礙、社會性排除、文化性歧視及其滾動性衝擊影響底下的其中一種演進後果,此一預期性後果更是顯現於從將新住民視為是家庭私領域裡重要、主要、唯一的照顧者角色,到逕自加惡訴諸於新住民或新二代接手投入長照公共產業領域的單一角色期待,背後所潛藏我族中心主義和我執認知基模的心靈結構,早已略見一、二,更遑論對於多元文化社會的擘劃建置;以及「蛇年七大夯科技」,在AI浪潮推升下,值得期待各種新技術的廣泛應用,這其中包括有等AI眼鏡、AI Agent擬真行動秘書、多功能機器人、超薄AI手機、埃米製程技術再升級、晶背供電大幅降低功耗,以及5G RedCap技術再升級等七項蛇年夯科技,顯然,始終來自於人性需求的各項科技研發,脆弱的人性誘因又要如何得以有效防制科技的無限上綱,這部分已然是超乎單純的工具理性範疇,更是直指價值理性之於認知基模及其心靈結構得創造性轉化。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