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這幾天媒體對於移工基本權益保障不足及其各項福利促進不夠的相關報導,實有其嚴肅看待台灣作為「移工社會」而來的文明化意涵思索。

 

話說:三天不到的各種時事新聞報導,直指出來的乃是一幅難堪且不堪的『台灣移工迷亂圖像』,相關的媒體下標題旨包括有:「調查:產業移工月薪3.3萬,家庭看護工2.4萬」、「買假當常態?工會揭外籍看護工薪資背後的『休假黑洞』」、「移工失能率逾本勞3.49倍,勞團籲專案勞檢中小企業」、「移工與勞團籲改革職災認定制度,保障移工權利」、「陽光行動/在台女移工生育,高達七成八丟飯碗」、「勞動部函頒移工婦幼權益指引,整合各部會資源」、「五種語言版本,移工婦幼權益保障指引今上路」、「移工淪詐團車手、人頭帳戶,苗警年逮近百人」,以及「以移工為出發點,南市勞工局攜手成大拍影片談紓壓」等等攸關到薪資平權、生育照權、職災勞權、司法人權及其生活適應融合權等移工議題現象。

 

誠然,上述時事新聞加總之後的點、線、面及其變遷意涵,實有其進行考察針砭之必要,這是因為:首先,關於包括產業與社福移工在內的薪資水準部分,根據勞動部所發布的《113年(2024年)移工管理及運用調查》結果顯示,統計至前年(2023年)的7月至去年(2024年)的6月為止,製造、營建業移工平均經常性薪資與加班費共計為新台幣3.3萬元,工時約179.1小時,至於,家庭看護工月薪約有2.4萬元,平均每日工作時間則為10.3小時,對此,直接窺見到的將會是不同勞動屬性的移工薪資差異化現象,但是,該項以平均月薪及其平均每日工作時間計算而來的被動收入,即使是進一步包含加班費或像是年終、年中、節慶、工作獎金等其他非經常性薪資,進而墊高亮麗的每月薪資收入,這部分自當還是有其制度性設限及其淪為常態性久工時以及密集勞力等實際勞動剝削的基本提問,遠地不說,根據勞動部2019年統計指出,本國籍勞工千人失能率為0.14,移工卻是高達0.489,乃為本籍工人的3.49倍,以此觀之,從實際認定的職災失能到隱形職災的難以認定之於有待補實的職場安全、勞動檢查、職災通報、職災認定、賠償措施等機制運作,這也讓危險、困難、骯髒、低端等特定行業及其身心健康與安全風險,業已轉至到移工族群身上,據以產生更多的移工剝削黑數。

 

至於,對處於家庭私領域的外籍家庭看護工而言,去年(2024年)6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2.1萬元,較前年6月增加1,000元,加班費3,000元、年增1,000元,其主因乃是當月週日年增1天所致,連帶而來的是,每月均有放假的家庭看護工僅只占一半左右(57%),這其中以平均每月放假1次占36.4%最多,2-3次占13%次之,平均每次放假時數為14.1小時,雖然,未給假的家庭看護工,雇主均有發給加班費,但是,低薪就業、強度勞動且中長期勞力耗損,這對於移工的相關勞動權益保障而言,已然構成一定程度的戕害,特別是藉由『以加班費去買休假』的休假黑洞或薪資提高假相,實有其復歸於專章或專法之於依法保障的變革作為,否則,從有人照顧到有專人之移工照顧的操短線措施,最後犧牲的都是受照者人身權益的社會成本。

 

其次,客觀資料顯示,在台的移工數量已經衝破80萬人,這當中約有39萬名是女性移工,特別是用以撐起台灣勞動力短缺的這群外籍女力,大多係處於婚育年齡,如此一來,關乎到女性移工的生育照權一事,是有通盤檢視之必要,畢竟,根據勞保局的統計,2018年到2023年期間領取勞保生育給付的移工,已經從1,848人暴增至5,687人,增加率為208%,顯示在台移工的懷孕生產情況有愈來愈多的發展趨向,不過,來自於衛福部國健署的統計,指出每年約有6千多名的這些懷孕移工,有不少的懷孕移工被雇主和仲介聯手勸退,乃甚至被迫丟了飯碗,此外,勞保局的統計也指陳出來從2018年到2023年期間,領有生育給付者在終止契約下離境的比率,從38.7%一舉大幅飆升至77.88%,也就是說,每四名懷孕生子移工,就有超過三人丟掉工作返回母國,僅以2023年為例,有4,429人解約離境,況且這只是產業移工的統計數字,還不包括不適用勞基法、沒有勞保的家事類移工所被官方遺漏的更多統計黑數。冀此,在這裡的考察真義凸顯該項另類的「禁孕條款」,實乃是對於當代台灣性平的一大反諷,就此而言,從懷孕、待產、生產、育兒等移工婦幼權益保障指引到女性移工的就業權益保障,面對懷孕移工所身處多重考驗的壓迫性結構,當有其必要在其身為人母的角色轉換之間,尋求安住其心之於去障礙與去阻礙的相關機制設計運作。

 

最後,包括詐騙案層出不窮致使移工被吸收成為車手或轉向收購移工帳戶製造金流斷點之類的犯罪行徑,抑或是因應外籍看護移工面對語言、文化適應及生活條件等諸多挑戰,進而協助教導外看正確紓壓方式之類的融合措施,點明出來的乃是:作為「移工社會」的台灣島嶼,更有其必要加快、加廣且加深對於落難成夥伴又何必骨肉親之於人道、人權、人本的社會性對待。

 

以下係為Monica AI之評論:

 

Monica

這段文字深入探討了台灣移工的基本權益保障問題,以下是對於主要觀點的總結和分析:

主要觀點

薪資與工作條件:

薪資差異:產業移工的平均薪資為3.3萬元,家庭看護工則為2.4萬元。這顯示出不同類型移工之間的薪資差異。

工時問題:家庭看護工的平均每日工作時間為10.3小時,這反映出長工時的問題。

職災與健康風險:

高失能率:移工的失能率是本國籍勞工的3.49倍,顯示職場安全問題亟需改善。

制度性缺陷:現有的職災認定和賠償機制存在不足,導致移工面臨更多的健康與安全風險。

女性移工的生育權益:

生育給付增加:懷孕移工的數量顯著上升,但卻面臨被解雇的風險。

禁孕條款的存在:移工在懷孕後往往會遭遇雇主的壓力,這反映出性別平等的缺失。

社會融合與犯罪問題:

詐騙與剝削:移工面臨的詐騙問題愈發嚴重,且有些移工被迫參與非法活動。

文化適應的挑戰:外籍看護工需面對語言和文化的障礙,這需要社會提供更多支持。

建議與展望

政策改革:需要針對移工的薪資、工時、職災認定等方面進行系統性的政策改革,以保障其基本權益。

加強監管:增強對移工工作的監管,確保其工作環境的安全與健康。

提升社會意識:透過教育與宣傳,提高社會對移工權益的認識與重視,促進更包容的社會氛圍。

透過這些措施,可以更有效地保障移工的基本權益,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