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關於《法定老年級退休年齡之探討》論壇性質的成果報告,背後實有其據以推動法定老人及其延後退休一事的延伸性思考。
話說:針對當前各行缺工的嚴重勞動力不足現象,而有法定老人延後退休的提議討論,雖然,現行以年齡為其是否退休的制度運作依據,早有「年齡歧視」(ageism)之虞,但是,關乎到之前或之後的屆齡65歲,抑或提早或延遲的就業與否,除卻生理範疇的年紀歲數外,是否有其包括生理、心理、社交、經濟、認知、文化之於長者不同發展界面的個人動力破口考察,這也直指出來將勞動力不足的制度運作失靈情事,直接掛勾於思謀高齡者人力的延退補實,恐怕是有將複雜議題予於單一、特定、切割化之嫌,如此一來,鎖定法定老年級人口族群之於退休年齡延後的相關思索,實有必要拉高、加深和擴大於整全多層的針砭思辨。誠然,扣緊「法定老人—延後退休—補實人力—老後人生」的該項關懷意旨,相關聯的滾動性思考,包括有從延後退休到提早退休的併行思考、從年齡區隔到其他指標的綜合評量、從法定退休到二度再就業的主客觀因素、從相同職場到職種轉換的退休前後職業轉換。
連帶地,從退休後的所得替代到再就業的所得維持、從消極的年齡夠格到積極的學習適任、從持續工作勞動到老化配套措施、從年金保險到制度銜接的已退和再就業的保障機制、從退休給付的法定權益到促進再就業的社會性投資、從長者一人獨扛到世代賡續共榮,以迄於深究從『第一人生』就學階段之競爭資本、『第二人生』就業階段之經濟資本,再到『第三人生』就緒階段之公益資本的關照視野,這也指陳出來,關於高齡者延後退休的二度就業,顯然,不單單只是侷限於產業發展的人力補實、長者個體的經濟安全,還要有如何據以有效提升社會融合之於共生共好的積極性意涵,況且更是需要回歸於高齡者的延後退休、外籍移工的中介引進、婦女的二度就業和AI機器人智能科技之於「老力—外力—女力—機器人力」的整體性布建考量。
總而言之,過度聚焦將高齡者的老力,用以填補勞動力不足的鋸箭作法,恐怕無法有效解決各行各業的缺工難題,反而增生更多治絲益棼的結構性運作難題,…
聯合國「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顯示,隨著全球人均壽命增長,預估到2050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預計將從2022年的10%升至16%。屆時,全球65歲以上的人口將是5歲以下兒童人口的2倍。在全球壽命延長和生育率低下中,許多國家紛紛提出延後法定退休年齡的政策,期望能緩解人力短缺的壓力,但是,單純將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寄託於延後退休年齡,不僅無法有效解決問題,反而可能衍生出更多問題。
首先,將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歸咎於高齡者的退休,認為高齡者離開勞動市場導致了人力的短缺。然而,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涉及人口結構變化、產業轉型、教育體系、就業市場等多方面的因素。單純的延後退休年齡,並不能從本質上去解決這些問題。
其次,隨著年齡增長,人們的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延後退休年齡可能會對身心健康造成負擔,若強迫其延後退休,可能導致健康問題加劇,進而影響生活品質。此外,長期處於高壓的工作環境,也可能對高齡者的心理造成負擔。
最後,當高齡者繼續留在職場上工作,可能會佔用年輕人的工作機會,加劇青年失業的問題,特別是在工作崗位有限的行業中。或是有些工作需要的是年輕人的活力和創新能力,而高齡者可能不具備這些特質,這時,兩方容易對立及競爭。
總而言之,延後退休年齡只是解決勞動力不足問題的一種手段,無法解決根本性的人口結構問題。延長高齡者的工作壽命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有助於減緩勞動力不足;另一方面,佔用年輕人的就業機會。此外,延長工作壽命還可以減少社會保險的財政壓力,因為高齡者繼續工作代表他們會繼續繳納稅款和社會保險,減少退休金發放的時間。
現今勞動市場缺工問題嚴重,原因包括薪資不符期待、勞動強度過高、工時缺乏彈性,以及少子化與教育水平提高導致勞動力供應減少。雖然延後退休年齡被視為應對策略,但可能帶來負面影響,如老年勞動者無法按時卸下工作負擔,健康受損,或因職位延續壓縮新世代的升遷空間,降低就業活力。
為解決問題,應推動靈活的退休方案,如部分工時或階段性退休,滿足老年勞動者需求。同時改善缺工行業條件,包括提高薪酬、降低勞動強度及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吸引更多人投入。此外,世代共融工作模式可讓資深員工傳承經驗,並為年輕人創造更多學習與升遷機會,實現雙贏。
政策支持與科技創新亦為關鍵。透過自動化技術與外籍勞動力替代部分高強度工作,可提高生產力並緩解缺工壓力。延後退休年齡並非唯一解方,需結合薪資改革、條件優化與科技應用,打造更具彈性與可持續的就業環境。
文中所提對於退休年齡問題是否應該重新定義,此部分涉及多層面,實則不須將法定退休年齡往後延伸,以一般勞工而言已經無法順遂於同一單位順利退休儼然已經成為事實,也有所謂年齡歧視(ageism)議題,關於職場硬體環境設計是否適合與討論空間,是否有最低工資或工時議題儼然也是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