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與財團法人運作事宜相關的時事議題現象,背後實有其從兒福聯盟的『去文教化』舉措出發,藉此思索非營利組織如何履行應有的社會責任。

話說:去年(2023年)發生的剴剴受虐致死案,這也讓社會大眾驚覺到承接兒少出收養方案的「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為兒福聯盟),雖然是隸屬於教育部主管的全國性質財團法人,但是,實際上從事的卻是與社福相關的方案業務,如此一來,恐將導致主管機關教育部因為職責不符而無法有效管理兒福聯盟執行社福工作等運作問題,對此,業經協調,兒福聯盟已於今年(2024年)的9月3日改為隸屬衛福部,如此一來,全名原為「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的兒福聯盟,因應於主管機關的異動,而將『文教』二字去除,並改由衛福部依其財團法人法進行管理,顯然,該項由迫於時勢的『去文教化』舉措,實有其進一步深究之處,特別是回應於非營利組織或非政府組織如何確切履行應有之於社會責任的基本提問。

誠然,按其該項『去文教化』舉措的相關說法,實乃是因為兒福聯盟員工有超過7成以上係為社工人員,方案業務的範圍涵蓋包括收出養、逆境與弱勢家庭服務、兒少保護與創傷服務、偏鄉兒少關懷服務、少年及家庭服務、親職與育兒服務、托育與親子服務、哎喲喂呀兒童專線、少年+據點服務、社區組織聯盟培力計畫、創傷知情照護資源中心、兒少議題政策中心、育兒資源暨培力中心、親子館等,均屬於社會福利範疇,因此,協調會議才建議將兒福聯盟主管機關改為隸屬衛福部,以便於有效監督和更好支持兒福聯盟推動社會福利工作之初衷善心,進而,避免過往主管機關教育部無法確切掌握兒福聯盟的業務運作和經費用途的把關協力之效。

冀此,將兒福聯盟的會務、財務改隸屬由衛生福利部主管的行政舉措,雖然有其名實得以相符之意,但是,一方面,從兒福聯盟過往有待商榷、議論的大手筆購屋,那麼,包括原先主管機關的教育部抑或是一般的社會大眾,漠視不管或置之不理的縱容行為,這也讓從決策到管理及其作業層級的兒福聯盟,出現有效監察的制度運作失靈,連帶地,即便是有其形勢比強而不得不進行該項的『去文教化』舉措,但是,兒福聯盟的官方網站還是欠缺該項重大事件的公開說明,此一不經意的遮掩隱瞞動作,當可以窺見到從主管機關到兒福聯盟之於危機事件的應變心態,如此一來,『去文教化』實為技為末範疇的某種技術性操作,相應而來的乃是非營利組織要如何確切履行組織公信力的社會責任,及其回歸於包括社會大眾、中介民團、國家機器等多方監督,更遑論於取消文教稱謂,但卻還有聯盟之名的取巧之實,以及近年來兒福聯盟的作為行徑,又要如何推動從定位角色之『本質』到決策層級之『體質』的解構、重構和新構,這才是道為本的真正思索,否則,船過水無痕的兒福聯盟脫序行為,未來還是會出現有待觀望的下一部戲集亂象。

總之,從「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到「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的稱謂變更,就不僅止於一詞之差的更名動作,而是有其非營利組織除了執行與設置宗旨相關的方案業務外,如何提升非營利組織從身教、言教到境教的社會責任,至於,社會大眾是否依舊無感於兒福聯盟的被迫『去文教化』,此一隱含認知行為及其行善文化基模的文明化概念,這才是當前公民社會首要嚴肅看待的變遷課題。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