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男童「凱凱」遭虐死案,台北地檢署日前偵查終結,保母劉彩萱及其妹劉若琳被依凌虐兒童妨害身心發展致死等多罪提起公訴,案發後姐妹被羈押至今。而當時負責督導的兒福聯盟陳姓女社工,前往訪視時發現凱凱受傷,沒有進一步確保凱凱身心狀況,凱凱3個月後送醫身亡,又配合保母說謊,誆稱是凱凱頑皮跌倒、噎奶,事後並造假部分訪視紀錄報告。台北地檢署偵結,今天依照過失致死、偽造文書罪起訴陳姓女社工,並建請法院從重量刑。
保母劉彩萱於2023年8月間,經由兒福聯盟媒介,與凱凱的外婆簽署家庭托育契約,約定自2023年9月1日起,以每天1000元對價,由劉彩萱全日照顧凱凱,費用由兒盟支付,妹妹劉若琳則是偶爾協助照顧,並由兒福聯盟負責的社工每月到府訪視。
但劉彩萱和妹妹劉若琳輪流對凱凱施虐,除毆打外,並以重複使用爬滿蟑螂的紙杯,裝廚餘餵食凱凱,即便冬天也不讓凱凱穿衣服,導致凱凱長期營養不良、缺血、感染肺炎等,最終因延誤就醫,凱凱於2023年12月24日凌晨低血容性休克而停止呼吸死亡。
陳姓女社工是凱凱主責社工,按規定每月至少要家訪一次,若孩子怕生、較難照顧,須視情況增加家訪次數,劉彩萱去年9月、10月間曾告知陳女,凱凱出現講髒話、磨牙、掉牙狀況,且不停自撞,感覺很難帶,怕遲早出事,希望送回兒盟或交由專業人士托育。但陳女沒有增加訪視頻率,且陳女訪視時,看到凱凱有大面積瘀傷,卻沒有檢視托育狀況,僅在去年9月25日、10月23日及11月20日訪視3次,而未察覺劉姓保母隱匿凌虐狀況,並聽信保母所言,認為傷勢都是凱凱自身導致。
第二次訪視時,凱凱出現驚恐、掉牙及禿髮異常狀況,陳姓女社工仍未告知凱凱外婆,直到10月24日才將訪視照片傳給外婆,並說保母「非常有愛,用愛的方式照顧」,指稱凱凱頭部瘀青是在公園跑步自撞、身形消瘦是因天氣變化,過敏不舒服,沒食慾。
凱凱昏迷送醫時,陳姓女社工向醫院謊稱凱凱主要照護人是外婆,外婆抵達現場後,又向外婆謊稱凱凱是溢奶噎到。此外,檢警相驗遺體時,外婆希望對凱凱疼愛有加的前任周姓保母也能到場,但陳姓女社工先前曾在相驗所稱凱凱「罵髒話、磨牙、自撞」,都是周姓保母照料期間遺留的創傷,因畏懼謊言曝光,與兒盟主管討論後達成共識,刻意不告知周姓保母,並要求外婆一律由她來擔任司法調查的窗口。
而且檢警介入調查後,陳姓女社工因未按時製作兒盟工作處遇紀錄,無法提出資料,又與兒盟江姓社工及總督導等人商討,如何讓兒盟及自己免責,並在兒盟社工內部群組討論增補、修改工作處遇紀錄,同時根據過往與外婆、劉彩萱之間的LINE對話紀錄,造假部分訪視報告,製作去年10月6日「請保母協助提供案童近期照片已和案外祖母分享近況」、「護理師告知案外祖母案童疑似溢奶所導致」等不實內容,並提供給檢警掩飾過失致死犯行。
台北地檢署今日偵查終結,認定陳女明知凱凱已符合12項兒少虐待臨床指標內容,卻將責任推給先前的周姓保母照顧不當所致,錯失另行安置保護機會,導致凱凱遭凌虐致死,依涉犯過失致死及業務登載不實文書等罪起訴,考量陳犯後態度惡劣、狡辯飾詞、藏匿證據、干擾辦案,建請法院從重量刑。(時事新聞來源:三立新聞網,2024.08.27)
在處遇剴剴案件上,我覺得主責社工是有需要精進覺察的部份,以下說明:第一,當照顧者說法有不合理或不一致時,應密集觀察追蹤。第二,孩子轉換機構/寄養家庭/保母的前三個月應密集訪視,以了解案主的生活適應狀況及照顧者有無照顧上的困難,應給予適切的資源。即使無法從孩子的口中聽到他的說法,也應該藉由訪視時與孩子的遊戲或互動,摸摸抱抱的一些肢體動作來檢查孩子的身上有無新舊傷痕!不會做不到,只是有没有心要不要做而已!
1歲多男童因惡質保姆虐傷和社工的疏忽,小小生命就走了。
這社會問題並沒有因判決而解決,政府相關部門應關切社工缺口和合適保姆的問題。社工缺工,工作量太大以2023年統計資料社工缺口新北22.1%桃園13%台北11%。缺額和高離職率使凱凱事件讓社工工作負荷量超標問題再次浮出台面。雖然衛福部已調薪但建議可增加健檢和進修充電等福利補助。
近年來少子化趨勢,探討不婚,缺工,薪資低等等有多方面層次,若政府能關切到有證照的合格保姆每年安排訓練專業課程,法律常識,或團體分享,互助合作.可提升合格保姆素養。台灣唯有社會安全,年輕人不婚不育的問題或許有些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