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二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社會工作師
考試試題
<社會工作>
一、心理暨社會學派是社會工作的重要實施理論,試舉一例說明此學派的實施程序與處遇重點。
二、如何將社會工作的專業目的、價值、知識和技術轉化成社會工作實務,常考驗著新進社會工作者。試說明引導綜融性社會工作目標與介入模式的12項專業信念為何?
<社會工作直接服務>
一、何謂「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社會工作者如何培養自己的文化能力?試申論之。
二、充權在社區的實踐策略中,主要在協助社區促進自信、融入、合作、組織與影響。在社區充權上,社區工作者需著重的角色與任務為何?試申論之。
<社會工作管理>
一、領導的基礎在於其所發生的影響力,影響力來自於權力。請說明領導者的權力來源有那些類型?在重視以人為本的社會福利組織中,主管該如何善用其權力,引領組織的發展,請舉例說明之。
二、跨專業團隊被賦予破除社會服務輸送之專業本位主義的藩離,惟在實際運作上,可能遭遇到那些挑戰與兩難?請舉例說明之。
<社會政策與立法>
一、試述社會問題、社會倡議、社會政策與立法,以及社會福利行政彼此之間的關係,並舉例說明。
二、試述社會救助法所訂的救助對象、認定標準及扶助項目。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一、每個孩童在學習過程中都可能面臨困難,學習障礙孩童亦不例外,請問學習障礙孩童在學習過程中常見的困境有那些?在學習障礙孩童的教育內容上,認知訓練和直接教導是重要工作方法,試說明這兩種工作方法的重點分別為何?
二、E. Erikson 認為中年期的發展課題是生產力對停滯,再加上卡在「三明治世代」的處境,當遇到職場上被裁員、被迫轉職時,中年人可能遇到那些挑戰?社會工作者可以提供那些協助?
<社會工作研究法>
一、試說明何謂機率抽樣設計(probability sampling design)和非機率抽樣設計(non-probability sampling design),並各舉一實例說明上述兩種抽樣方
法的應用。
二、試以質性研究的參與觀察法為例,提出兩項參與觀察法可能涉及的倫理議題及處理方法。
<國文(作文)>
一、骨科醫師杜元坤被稱為「狂醫」,一般醫師一個月頂多開刀25台,杜元坤卻須開刀120~150台。為了救人,他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經常忙到沒時間吃飯,只能以雞精等營養品快速補充體力。
杜元坤秉持不服輸的個性,早年擔任醫師時,在自家頂樓蓋實驗室,精研國外先進的醫術,從國外買儀器鑽研,用兔子、老鼠練習,而成為臺灣當時唯一會做顯微手術的醫師。他做「屋頂上的開刀手」就是要訓練自己,救治最難救的病人。在杜元坤的字典裡沒有「截肢」兩個字,他利用顯微手術重建血管,甚至能讓癱瘓的重症患者重新站起來。
為了節省時間,他住在醫院,每年只在除夕夜回家團聚,但他每個月都到澎湖看診,風雨無阻。有一次跳島義診,他不小心刮傷了腳,身為糖尿病患者,傷口原本難癒,偏偏又接觸到海水,感染了海洋弧菌,嚴重到差點要截肢。但他回臺之後竟撐著將早先安排好的12台手術開完之後,才為自己的腳開刀。他的傷口深及肌腱、韌帶,為了省時、不耽誤隔日的醫療工作,他沒有麻醉,直接將雙氧水灌進傷口,然後自己開刀、縫合傷口,全程半小時餘,讓在場所有醫護看得目瞪口呆,好像《三國演義》關公刮骨療傷的情節活生生上演。為了醫療工作、為了服務病患,狂醫什麼都能犧牲。 還有一次,杜元坤身在瑞士,卻接到來自臺灣的電話,一位病患被醫師告知只有杜元坤能醫治他的腳。於是杜元坤立即取消旅程,飛回臺灣。面對滿心感激的病患,他說:「你的腳對你是一輩子,我的旅程對我只是一小段時間。」只要能救人,他義無反顧,願意當個妙手狂醫。
杜元坤醫師被稱為狂醫,他的「狂」有值得敬佩之處!人生在世,總有些事值得我們全力以赴。請以「進取的狂者」為題,作文一篇,先闡述杜元坤醫師的狂者精神,再陳述自己最想在哪方面積極進取,又該如何投注心力。
二、朋友交往,是人倫關係中,屬於自願性成分較高的一類,故或相互攻訐揭短,陷於負面效應的漩渦,引發痛苦,彼此傷害;或採協作型的分享概念、回饋創造,互利共生,實取決於是否能「善與人交」。尤其在網路社群媒體充斥的今日,交友對象與方式更趨於多元、真偽難辨,詐騙行為常藉由朋友關係進行,如何「善與人交」,建立真摯向善的交友網絡益顯重要。
綜合上述,請以「善與人交」為題,作文一篇。舉例並論述如何選擇朋友、建構朋友網絡並體現一己妥善的交友態度與方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