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關乎到超高齡社會裡老老互為照顧及其守護機制設計的他山之石意涵,是有進一步深思之必要。
話說:日本作為全球老年人口占比率最高的國度,這也讓諸如下流老人、極限村落、無緣死、孤獨死、多死社會、火葬場難民,抑或當前的「一人樣」(hitorisama)時代,除了用以表述日本國內的真實情境外,亦有基於地緣關係所印照於台灣社會的投射意義,如此一來,無論是擴散主義或者他山之石,日本的發展經驗,對於台灣而言,實有警惕、警戒和警醒之意,這是因為,根據日本警察廳的資料統計顯示,就其因為遺棄遺體而被逮捕者,40歲以上的案例呈現增加趨勢,這其中2023年之際,40幾歲被逮的有19人(2014至2023年平均為14.6人),50幾歲被捕者有52人(同年間平均26.3人),60幾歲則有31人(同年間平均18.2人),70幾歲以上則有24人(同年間12.2人),換言之,不僅被逮捕的年齡廣泛分布於從中年、中高齡、高齡到70多歲大齡等不同年齡層,被逮捕的人數也大幅增加,如此一來,兼具集體意涵的該項遺棄大體的整體社會事實,背後實有其一股社會力(social force)的拉扯牽動,而值得探究。
冀此,該項已然是從『8050』以邁進『9060』之於兩代之間且為老老互為照顧的他山之石意涵,宜有進行結構性考察之必要,畢竟,從家庭結構組成到內涵功能的量質俱變,這也讓諸如沒錢無法舉行葬禮或詐領亡故父母年金之「經濟困頓」、不知道如何處置遺體或不想與人交談之「社會孤立」,以及處於閉鎖繭居狀態之「自我獨處」等相互交錯因素,成為了壓倒老老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此而言,從『8050』以進化到『9060』的社會事實,除了直指醫護水準、公衛條件而來的長壽國度外,對於包括同一世代之老夫老婦、跨世代之障老或老障的長照家庭,涉及到老權、障權及其照權與人權等相關權益保障抑或福利提升的策進作為,這是快要壓線於超高齡社會之林的當代台灣地區所要引以為誡的,特別是嫁接於當前晚婚少生所更形惡化之於『8040』並且進化到『9050』的不堪處境;連帶地,遠地不說,即使是標舉就業、就學、就醫、就養所被高度期待的老後人生,但是,移動障礙的行有礙,這也讓四大天光瞬間化為皆是虛幻的四大皆空,藉此讓只能有相同的視角、視線和視野,對接於同樣弧度的晚年漫漫時光。
總之,從同住多代家庭到獨居一人家庭、從孤獨老到孤獨死、從孤獨老人到孤獨老死、從親緣家屬到身份待查的死後皆無人認領,該項人數不斷增加的無緣遺體現象,勢必是比想像之中來得嚴峻不堪,這對於台灣未來社會變遷趨向的參照深思,實有其超前部署的提點意義,只不過,層出不窮的網破人墜落情事,這何嘗不是對於標舉『以個人為要、以家庭為中心及其以社區為基礎』之社會安全網守護機制的某種人身反諷。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日本歷經三十年的經濟蕭條低潮,昔日日本第一的榮景已塵封於歷史記憶之中,至少未來中短期之內亦不再復返。伴隨日本民族內向化與多禮低調的民族性格,造成經濟力與社會力大幅衰退,老人化與少子化社會比起其他先進國家提早到來,孤獨,封閉,貧窮的現象越來越顯著,下流社會已成為國安議題之一,在先進國家之中也特別顯眼。
可怕的是,此議題已從老人社會向下衍伸到青壯年世代間,加上近年日圓貶值,國民生活成本被迫提高,已是全民共感。日本政府雖傷透腦筋但不得不面對,政府與企業及第三部門必須共同合作,強化社會資本網絡連結與訊息流通,加速社會階層的流動,以及保險制度的再設計,避免經濟持續惡化,改善社會氛圍,讓更多人民對未來生活有期待與樂觀想像。
至於日本內向化的國民性格,或許必須以加強融入國際社會與生活全球化加以融合慢慢觀念改變。
探討日本「8050」問題向「9060」轉變,以及其無緣遺體現象的意涵,能夠為臺灣提供一個重要的社會議題角度,因為從2025年開始,臺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因此必須借鑑他山之石來建議可能的解決方案。以下我們將分借鑑與建議兩個區塊來討論:
一、借鑑:通過他國的經驗,為臺灣提供解決的新思路
1.社會保障和支持系統:越先進的國家,人口老化的狀況就越明顯,像北歐國家的瑞典和挪威。他們透過強大的社會保障和支持系統減少了老弱群體的窘境。
2.社區參與和互助:日本部分地方政府與民間組織已開始推動社區參與和互助計劃,透過建立社區網絡,減少老年獨居者的孤獨感。
3.職業培訓和再就業計劃:德國和荷蘭等國推行職訓和再就業計劃,幫助中高齡族群再次獲取重返職場的機會,同時可以減少政府社福支出,減輕財政壓力。
4.心理健康支持:美英兩國在心理健康支持方面有明顯的成功經驗,透過專業的心理諮商可以有效改善因長期失業或遠離群體的心理狀況,幫助他們重建自信與聯繫社會。
二、建議:透過他國的經驗,並根據臺灣自身的國情進行適當的政策調整與創新
1.與時俱進的修法:我國目前修法推動解除65歲退休年齡的上限,讓許多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中高齡層可以再次重回職場,不僅可以進行經驗的傳承,亦能減輕我國的財政支出。
2.社區參與和互助:透過各個里民中心(里活動中心)舉辦活動,讓社區中的老人藉由活動減少孤獨感和社會隔離。不僅如此,還能透過這個方式讓鄰里長可以掌握社區獨居長者的生活現況,減少無緣遺體的慘劇發生。
3.推動家庭支持政策:俗話說:「久病無孝子」很多家庭因為長期照顧家中生病老者而發生人倫悲劇,甚至產生老老互相照顧的狀況,政府可以通過稅收和補貼,支持家庭照顧者或提供更完善的喘息服務。
4.加強無緣遺體處理機制:政府與民間團體合作,確保這些大體能夠得到尊重和妥善處理。推動法規的完善,確保大體處理透明和公正。
「8050」向「9060」轉變的現象,揭示了當今社會面臨超高齡社會的挑戰。不僅是家庭問題,更是社會問題,通過借鑑他國經驗,制定適合臺灣的政策,建立有效的社會安全網和支持機制,從而構建一個更加和諧、包容的社會。
日本從1970年代初,便步入老齡化社會,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占整體人口比例為7.1%,遺棄遺體而被逮捕者的年齡分布範圍廣泛,且人數逐年增加。這反映了在日本社會中,隨著人口老齡化,獨居老人缺乏社會支持,導致了許多悲劇的發生。
2025年台灣正式進入老年化社會,而針對日本老年所面臨到的人口老化的問題多到數不完,正如文章所說下流老人、極限村落、無緣死、孤獨死等現象,所以相對的,對台灣社會就具有重要的啟示。
所以台灣面臨類似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政府也需要有提前部署的思維,以建立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和長期照護體系以因應因人口老化所帶來的各種面相所產生困境及政策。所以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加強對老年人的關注外,更應該提升社會支持及配套措施進而建立對應之互動系統,防止孤獨死和無緣死或老老照顧求救無門等悲劇的發生。同時,應該促進社區互助和家庭照護或廣設關懷據點,以減輕老年人面臨的壓力,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並讓在地老化的問題可以讓年長者快樂的享受晚年。
日本從1970年代初,便步入老齡化社會,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占整體人口比例為7.1%,遺棄遺體而被逮捕者的年齡分布範圍廣泛,且人數逐年增加。這反映了在日本社會中,隨著人口老齡化,獨居老人缺乏社會支持,導致了許多悲劇的發生。
2025年台灣正式進入老年化社會,而針對日本老年所面臨到的人口老化的問題多到數不完,正如文章所說下流老人、極限村落、無緣死、孤獨死等現象,所以相對的,對台灣社會就具有重要的啟示。
所以台灣面臨類似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政府也需要有提前部署的思維,以建立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和長期照護體系以因應因人口老化所帶來的各種面相所產生困境及政策。所以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加強對老年人的關注外,更應該提升社會支持及配套措施進而建立對應之互動系統,防止孤獨死和無緣死或老老照顧求救無門等悲劇的發生。同時,應該促進社區互助和家庭照護或廣設關懷據點,以減輕老年人面臨的壓力,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並讓在地老化的問題可以讓年長者快樂的享受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