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攸關到老社區新生命的蛻變、創新議題現象,實有其回歸於當代台灣農村社會如何得以產生新情感連帶(social solidarity)的論述思考。
話說:隨其快速變遷所增至對於包括社區共生、社區共榮、社區共融、社區共好之『老社區新生命』的關懷意旨,已然成為當代一項新興的地方社區新生再造運動,如此一來,「嘉義—古民社區—微笑公益車—嘉義古民社區微笑公益車」的命題思考,便有進一步深思之必要,這是因為:首先,嘉義縣已經是率全國各個縣市之先,提早進入超高齡社會之林,如此一來,對於古民社區的地方創新變革工程,相當程度上,也是要從嘉義縣整體的生態環境、問題需求及其資源盤點,以進行包括嘉義全縣之各個鄉鎮市抑或是地方社區的通盤性規劃,然而,相迎此一茲事體大的變革工程,採取由下而上且試作、試辦的實驗計畫,是有回歸於因地制宜、有所權變的福利服務輸送真義,這部分自當是要先行肯定嘉義縣府對於連結外部資源的施政用心。
其次,從嘉義全縣以聚焦於新港鄉,抑或是鎖定古民社區為其關注的標地對象,這部分是有需要導入「人(人口)—文(人文)—地(地理)—產(產業)—景(景觀)」的考察架構,據以呈現出來從嘉義縣、新港鄉到古民社區背後所舖陳之農村社會、農耕產業、高齡子女化、超高齡社會而來的整體生活圖像,這其中包括有全國有七成的空心菜係由嘉義縣新港鄉供應,四成係來自於古民社區,換言之,產業結構側重於農作物生產,這部分的社區經濟,要如何進行有效的結構性轉型,將會是社區共生或共榮的蛻變課題;連帶地,以高齡長者居多的極限村落如古民社區,這也直指出來:從老人的特定人口到祖孫之間的代際人口,這部分就不僅於連結微笑公益車或推動老幼共學的個別方案計畫,便可完備社區共融之於老社區新生命的目標管理,如此一來,從地方社區出發以進一步結合醫護、社福、教育、企業等等照顧管理的機制設計,更是要有從戰略到戰術的多軌並行思考。
冀此,關於該項「嘉義—古民社區—微笑公益車」命題意旨的人文考察思索,包括:藉由公益車以突破長者投入社區參與及其健康促進等移動障礙的結構性限制、藉由外部資源的連結以達到ESG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以及藉由老幼共學以達到世代共融的社會性投資目的;連帶而來的是針對古民社區的新生命翻轉課題,也會面臨到如何導入老社區新生命得以持續創新發展的人力、金流、資訊及其照顧管理機制設計?如何進行從個別的古民社區到鄰近跨轄的社區聯盟,藉此建置社區生活共同體的機制設計?以及如何從老幼到新住民,以迄於從社區關懷據點到社區家暴預防推廣等社區生活事務,這其中最為迫切、務實乃是偏鄉農業縣的長照議題,這是因為大環境的結構性限制,顯露出來的是從需求難以獲得滿足到風險無法有效規避的社區共生困境。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