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與義務教育行政相關的變革措施,背後實有其復歸於教育本質的思辨、論述。

話說:因應於去年(2023年)所修正公布的〈國民教育法〉,對此,教育部發布將於今年(2024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正常教學督導辦法〉,據以規範明定正常教學的項目、範圍,這其中包括有學校辦理的第8節課、寒暑假輔導及留校自習,不得教授新進度,早自習也不能考試,且模擬考不得於寒暑假結束後的第一周實施等,除此之外,校方應訂定正常教學自主檢核,各縣市主管機關應建立正常教學的督導機制,至其轄區的國民中、小學進行實地視導,並且公開視導結果等正常教學相關資訊,以便於讓該項正常教學得以有效保障莘莘學子的受教權益。

持平來說,該項督導教學是否正常進行的諸多列管事項,除了因為像是沒有硬性規定國中生都要來上早自習、只要有一個學生沒來上考試就有違及到公平性,以及一大早就考試是一項不健康舉措,致使「早自習不能考試」成為新的列管項目外,其他的督導事項皆係屬舊有的規定,如此一來,何以包括學校辦理的第8節課、寒暑假輔導及留校自習不得教授新進度,以及模擬考不得於寒暑假結束後的第一周實施等,還是成為不斷被告誡的重點項目,這其中的貓膩、縫隙之處,就值得加以深究,據以找出可行的解決對策,否則,從表面的形式主義到實際的陽奉陰違,這已然是背離改過遷善的教育真義。遠地不說,一到七節的正常課程以及學期之中的正常學習,那麼,作為輔助補強性質的第八節、寒暑假輔導、留校自習,以及模擬考不得於寒暑假結束後的第一周實施等強制規定,自然是一項預期中的變革作為,只不過,何以學生並沒有參加上述的補救教學及其背後所隱含之學生個人動力、父母家庭動力、城鄉人文區位動力抑或是教育資源布建階層深化等歸因事由的追索探究,這才是道為本的根本對策。

冀此,在這裡的考察針砭,理當是整全、多層的關照視野,一方面糾結的是『為何教—如何教』、『為何學—如何學』、『為何—如何—教—學』以及『如何有效學習效益』等等師生之間共同的關懷旨趣,就此而言,何以正規學制的課堂教室無法達到教育培力的能力充權,而是還需要藉由放學、周末或寒暑假期間,以追趕所學不足之處或超前預習應學之處, 如此一來,從「教學正常化」到「生活作息正常化」的串聯貫通,這才是檢視該起督導辦法的癥結所在,更遑論於有待廓清之「教學正常化」的操作性定義及其何以是將正常教學對接於不得考試的消極形式?

誠然,若果「教學正常化」是一項普世價值的教育理念,那麼,理當是要一體施行於包括公、私立在內的所有國中、小學,抑或是擴及到各級的教育學制,就此而言,教學是否正常化顯然不是家長憂心掛慮的主要糾結,而是如何藉由其他的變通手法,以達到應有的學習效益,至於,這部分成效的目標管理,自然是取決於從課業表現、學習成績到日後魚躍龍門的成名立萬,也就是說,只要是文憑至上的升學主義認知基模,未能獲致與時俱變的創造性轉化,那麼,要不是照表操課的徒有形式,便是另有爐灶,抑或乾脆選讀私校,藉此達到交易成本及其機會成本而來之於成龍成鳳的文化性期待;連帶地,該種上有政策及其下有對策的形式主義,也讓未來國家主人翁的兒少當事者,目擊且目睹到某種造假、虛假、作假的雙重標準,這對於表裡應該一致的公民德行來說,實則是對於新生世代的重擊、戕害,特別是以防賊心態逕自無預警的訪查或視導,更是叫學校立場或老師尊嚴置之於何處的難以自容,況且還有被限縮的管教權及其對應於已然是被過度放大的自主權,如此一來,兒少成長權益的確切保障,就只能等待增長的歲月,以回眸過往所欠缺的淬鍊人生,這是因為:標舉兒少的最佳利益,就是讓這些心智未臻成熟孩子們的成績、成就,跟著他們的手機一直滑,一直滑、一直的往下滑。

總之,眼睜睜的看著這個國家無論是在政策、課綱、內容、教學環境、教育現場,翻天覆地以攪和搞亂,甚至於是讓現場教師提油滅火般處理校園的性平、霸凌、申訴案件,誠然,如果主事者他是一個人,或許可能有機會反思,如果他們是一群人同流合污,就會覺得這個世界就是他們在運轉的,這跟打群架一樣,一個人或許下不了手,但是,一群人就殺紅了眼,印照之下的台灣教育困境,已然是豈止於一個亂字便可以了得。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