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宕滿足(Delay Gratification)
延宕滿足係指個體為了達成特定目標、獲取渴望的結果,而願意克制衝動,放棄立即的滿足,以換得未來更大滿足的心理特質。
該特質是由美國史丹福大學社會與人格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與其研究團隊於1960年代設計之實驗 (即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所發現,在此實驗中,因孩子受社會文化影響的程度比較小,實驗者給一群年約四歲的幼兒每人一個棉花糖,告訴他們有兩種選擇:一是立刻把糖吃掉;一是在實驗者離開實驗進行的房間後,若能等到他回來再吃,則可以獲得另一個棉花糖。
後續的追蹤研究發現:那些在四歲時能夠抗拒馬上吃糖的衝動,忍受煎熬直到實驗者返回,以獲得第二顆糖的孩子,在青春期階段不論學業或是社會能力皆較同儕為佳,這些能夠延宕滿足的小孩,較有能力忍受挫折並抗拒誘惑、較有自信、做事專注、善於做計畫、眼光比較遠,也能夠以成熟的方式因應壓力,在學術性向測驗 (Scholastic Aptitude Test) 的得分,也顯著地高於立刻將糖吃掉的同儕。Walter Mischel進一步發現能夠延宕滿足的孩子,其自制力來自於設法將注意力從渴望的物品移開,反映這群孩子已經懂得使用自我調節策略,來減輕不能立刻得到想要的東西之煎熬。
總結其多年來關於延宕滿足的研究發現:所謂的「意志力」,其實就是學習如何控制你的注意力和思想,換言之,意志力跟忍受力都可以後天培養。只不過,延宕滿足最後所獲得的結果並非一定是正向的,例如,以女性因為受教育或職場上的成就與結婚生子的終身大事在社會時鐘上呈現出魚與熊掌難以兼得時,選擇晚婚遲孕或甚至於不孕(自願性)的決定,而將青春歲月全力投注於受教育或工作,最後換來的可能是生理老化難以受孕甚至於不孕(非自願性)的情境。
延伸性概念:自制力、忍受力、意志力
資料來源: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百科
(本則晴天小百科係由林淑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