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校園花絮,背後所隱含變遷意涵的少年次文化,頗有足堪玩味之處。

話說:台北市立成功高中有一個由來已久的傳統,就是當高三學生在考完畢業考之後,都會齊聚在走廊上,並將考卷與課本一起往下丟,今年也不例外,這群高三的準畢業生,也是將大量的考卷和書本往樓下丟棄,致使所形成白色瀑布很是壯觀,瞬間也吸引了超過一萬人的線上朝聖,顯然,成功高中高三學生的該項行徑,除了是讓丟書的傳統有所接棒賡續外,另一方面,也是為時下世人的苦悶情愫,帶來若干的情緒紓洩出口,只不過,眾人、眾多且從眾的這項隱含集體性意涵的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相與對應的變遷意義,實有其進一步的深究之處,這是因為:

首先,這些被丟掉的考卷和書籍,剎那之間,究竟還留下高中青春校園裡那些成長蛻變的集體意義,以此觀之,從情緒的發洩到情感的依附,這兩者之間,又要如何有其衡平關係的比例原則?顯然,這部分有待莘莘學子能夠推動更多創造性轉造的發想作為?畢竟,從高中校內的有形試卷,到驪歌初唱以迎接大學抑或社會更多無形的人生試煉,相迎不同人生階段而來的各項生命課題,要如何找到安住其心的攝住力量,這會是激情過後的自為反思之處;連帶地,瞬間而為的是該項丟書的外顯從眾行為,如何得以復歸於內心深處的認知基模,就此而言,何妨順勢利導且因力使力於諸多教科書籍的丟棄,進而檢視此一導入『學習』所期許能夠產生的『習慣』、『慣性』、『性格』、『格局』及其用以改變『命運』的心靈結構,因此而有所提升和轉化。准此,在這裡的反思真義,彰顯出來的乃是要被丟棄的,就已經不再是我執的那些書本和考卷,而是脆弱的心性,如何在校園、職場抑或不同的生活天地哩,找出喜悅、知足、感恩、愛物以及做自已的蛻變勇氣。

誠然,過往有所謂拒絕聯考的小子,藉此表述用一己之力來衝撞升學體制和被禁錮的心靈,只是,拒絕聯考之後,要如何走出一條自主、自律和自立的人生道路,那麼,誠實勇於面對己身的脆弱,以讓上述臨空而下的考卷和書籍,多些因為斷、捨、離,而得以產生的蛻變能量。總之,「改變」(change),就從丟擲這些的書籍開始做起,不過,做您自己的「代價」(exchange),也不僅止於瞬間所爆發出來用以丟擲書本的肌耐力。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