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一則新內閣新部長的新猷作為,背後卻是隱含著足堪玩味的人文思索。

話說:為了鼓勵民眾於新冠疫情趨緩過後,得以擴大藝文消費,藉此振興藝文的產業發展,文化部將向行政院爭取疫後特別條例的預算經費,並且規畫以「精準振興」為其目標管理,從而提出包括擴大成年禮金發放;支持內容產業升級及實體書店、微型文創、區域文化產業振興;推動藝拍即合的校園藝術課程及校外文化體驗;傳統戲曲及表演團體偏鄉巡演,強化藝文平權;以及壯大藝術內容,提升文化自信等五大方案,暫且先不論及該項口號標語式的方案計畫,但是,關乎到「成年—成年禮—成年禮金」的該項命題意旨,是有其加以嚴肅思索之必要。

首先,僅以該項擴大成年禮金發放對象為例,相關的說帖論述,強調的是考量到自2019年疫情爆發以來,已經是讓超過十八歲年齡的過往三屆熱血青年人,這些人的高中職畢業典禮、畢業旅行等等重要的通過性儀式,剎那之間,被迫都要中斷喊停甚或直接沒收,因此,除了原訂十八歲共21萬人要發放所謂的成年禮金外,也將要加發給現行十九歲、二十歲和二十一歲的69萬人,合計共有約有90萬名的人口規模,透過所提供每人1,200點的成年禮金,用於看展覽、看演出、買書、看國片、買文創或工藝品等藝文消費,以此觀之,過於將成年禮發展階段的轉換過程,窄化在禮金點數之類的津貼手段,進而忽略了成年禮背後的文化內涵,更遑論於藝文消費的背後,其所需要被奠基的藝文素養及其配套措施,多少凸顯淺碟羸弱的文化素養,這才是該起議題現象的針砭所在。

誠然,關於該項「成年—成年禮—成年禮金」的命題思索,實則有其首尾一貫且鑲嵌串聯之必要,畢竟,扣緊人類行為及其社會環境的相互牽動拉扯,指陳出來的是:成年禮當只是從學齡期、學童期、少年期、成年期過渡到晚年期,所關乎到各自階段的不同生活世界轉換,其所嫁接的是特定群體在其特定的時空環境,所共同服膺的特定生活方式,如此一來,作為通過性儀式的成年禮,就不應該只是侷限於藝文消費之類的儀式感,而是要如何將民俗、民德、法律以及從普遍性到特殊性、從神聖性到世俗性、從絕對性到相對性、從一元性到多元性、從固著性到變動性等等深邃複雜的文化內涵,以找到內化於不同世代的認知基模,不至於產生無法與時俱變的文化性脫節,更遑論於創造性再現的文化平權,欠缺理想言談情境的公民對話和當事者視角,這也讓該項的文化性布建措施,恐淪為曇花一現般的政策性福利。

總之,關於「成年—成年禮—成年禮金」的命題思索,極為嚴肅且頗為棘手,但是,這絕非只是限縮於成年禮金般的便宜行事手段,而是禮金點數消費的行動者如這一群的年輕世代,包括認知價值與文化行止在內的文化素養,如何透過上述各項的文化性策進作為,以找出己身反思的主體性意義,就此而言,文化並非是抽象難懂,也不是某種遙不可及的存在,但是,這也不是購書、看展、參演、體驗和課程之類的藝文消費,便可以完備了事。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