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子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工師學分班學生)

 

因應國產石斑魚銷售到對岸受阻,主管機關農委會主委勸說國人少吃進口的鮭魚,藉此搶救石斑魚,這種對事務的認識沒有全面認知的舉措,著實令人瞠目結舌到無言以對。

晉惠帝執政時期,有一年發生饑荒,百姓吃不到糧食,只能挖地吃草根、啃樹皮,許多百姓因此而活活餓死,訊息傳至皇宮中,晉惠帝聽後大為不解,便問道:“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餓沒米飯吃,為什麼不去吃肉粥呢?),這個典故講述的是:完全不了解事件發生的背景、原因、不洞察事件的真相和本質、從自己主觀的想像、脫離現實的、站在不同階層的立場給出的可笑建議,對此,高高在上的農委會主委,不接地氣、不解民情和根本不知曉民間疾苦,進而想當然耳地提出少吃進口鮭魚以搶救石斑魚,以為便能輕而易舉解決問題,殊不知,這當中隱含著從不同魚類的市場區隔、銷售通路、行銷手法、口味偏好和價格定位等等差異性存在,這才是問題的根本癥結所在。

回想過去的十大建設,主政者思考島國環境的發展困頓,必須要從內部基礎建設著手,審視各個區域、地貌之差異性,並從人、文、地、產、景以進行總體布建,也親自下鄉,親眼所見百姓生活的艱難和辛酸,如果沒有深入百姓之中,只是聽些彙報,可能難以成就十大建設願景的付諸實現,這就如屈原被流放般,因為和基層民眾生活在一起,才發出了“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感嘆,對此,呼籲國家主政者能用心用力、積極進取、對症下藥,瞭解實際情況以提出相關可行的策進作為,讓百姓安身立業有所依賴,並有經濟安全的歸屬感。

底下,羅列出主事者脫序行徑的時事議題脈絡及其相關的衝擊影響:

1.2021.11.26:陳吉仲失言淪豬隊友,在反萊豬公投前,農委會主委接受民進黨自家Podcast節目訪問時,將萊克多巴胺豬肉類比為「人吃的保健食品」,引爆輿論炸鍋,民怨批評聲浪不斷。

2.2021.12.18:「反瘦肉精毒豬聯盟」成員醫師蘇偉碩,不滿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以聲明稿批評他「擾亂視聽,引用錯誤數據,扭曲事實,阻礙國家發展腳步」,並認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聲稱泰國不開放萊豬進口遭美國取消優惠關稅,是以恐嚇性資訊影響公投結果,17日到台北地檢署提告農委會涉犯刑法加重誹謗罪,並告發主委陳吉仲違反<公民投票法>。

3.大陸從去年(2021)3月起陸續暫停我國鳳梨、釋迦與蓮霧輸銷案,根據農委會數據,這三項產品正是台灣對大陸出口的水果總量中佔前三位,另外,澳門政府官方於2022.07.02日再次指出,一批由台灣進口的芒果外包裝樣本於1日發現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並暫緩品牌商入口申請一週,因此,國內果農擔心,會再有水果遭到大陸的禁止進口,對此,農委會主委表示,農委會從幾次事件已了解到,以大陸為單一市場風險相當高,所以已經有做相關調整,3年前台灣的水果外銷有8成到大陸市場,現在已經降到4成1。

4.農委會主委明知台灣鳳梨一年產量有40萬公噸,大陸禁止輸入後,他説會拓展日本及新加坡市場,誇口外銷鳳梨可達3萬公噸,事實上,還是有9千公噸難以達成,於是陳吉仲改口:目標是訂給自己的,這是什麼邏輯?更遑論和年產量40萬公噸的目標管理相差甚遠。

5.台灣石斑魚屢遭大陸打壓,內銷問題怎麼解決,農委會主委要請國人少吃鮭魚改吃石斑魚,這番言論遭到網路砲轟,認為他「何不食肉糜」,對此,吉仲回應,他反問網友,知道現在鮭魚多貴嗎?鼓勵大家用石斑魚取代部分鮭魚,也引來鮭魚供應商發文「難道鮭魚要改成類石斑嗎?」

6.去年(2022) 9月的中國禁止台灣釋迦、蓮霧輸入事件,陳吉仲主委即對農民信心喊話,強調會祭出10億元補助,還會向WTO提國際爭端解決,只不過,結果卻還是沒有下文。

7.對應水果事件(相關科學依據、檢疫機制設計和嚴格監控)、兩岸議題、農民生計等,如果我們的主政者,沒有解決根本的九二共識問題,兩岸根本無法進行對話,等不到春暖花開,可憐的農民已經被判進入銷售的寒冬,而且合理的質疑,「如果經濟制裁的惡夢成真,國人有多少新台幣可以因應搶救?」,並且又會延伸出來那些預期、非預期的惡果問題?

8.期望當權者,應該意識到反其道而行的閃躲、遮掩和不切實際作為,是萬萬不可行的,一切當要以人民經濟安全為重的思考基準和策進作為,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及其把事情做對(do thing right),這才是留給子孫的最好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