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臺南市政府斥資1.14億元在安平區新建非營利幼兒園,二年後便可完工,將可招收三百名幼童,並且預計後年(2024年)再完成21所公共化幼兒園,只不過,今年(2022年)臺南市多數的公幼都沒招滿,尚有約兩千人的不足缺額,如此一來,此一超前部署的幼教行政舉措,便有值得深究之處。

事實上,國小附屬幼兒園(公幼)招生不足的情況,同樣也出現在雙北、高雄等縣市,換句話說,此一公幼招不滿或找不到學生的弔詭情形,比比皆是,就此而言,對於該起議題現象的針砭詰論,自當是要復歸於「少子女大環境-配搭制度變革-學前保育幼教招生」的綜融性討論,這是因為:首先,招不到學生的客觀事實,這早已經是一項強弩之末的預期性後果,畢竟,近年來急遽惡化的少子女生育模式及其生員不足的客觀事實,首當其衝的便是學齡前被壓縮的保育、幼教市場,如此一來,從商品化到去商品化、從公立到私立、從公共化到準公共化,美其名,官方訴求的是友善的生養環境,但是,這又豈只侷限於廣設且低廉的學前托育、幼教措施,便可以了得,況且還有標舉普及、平價與優質之於邏輯不通、執行困難的內宣話術,如此一來,公托招生懸崖墜背後所直指出來的乃是:隨著準公共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大增,除了是出現結構性限制以叫公托招生難以翻轉的生存困境外,要如何針對幼教政策、公私協力、資源布建及其少子女惡化趨勢等歸因事由,來進行通盤性檢討,這才是道為本的策進作為。

遠地不說,以六都生出率最低的臺南市為例,斥資1億元在安平區新建非營利幼兒園,預計二年後完工,可招收三百名幼童,就其招生對象的標地人口,係以這三、四年來的新生嬰兒為主,如此一來,臺南一地從「出生人口」的自然性增加到「遷移人口」的社會性增加,這也臺南一市如何進行包括公設民營托嬰中心、社區公共家園、私立托嬰中心、準公共化私立托嬰中心、國小附設幼兒園、私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以及準公共化幼兒園的布局規畫,昭然若揭且一目瞭然。冀此,從當下已經是供需失衡的經驗事實到不斷擴充的幼兒園所,直指出來的會是對於學齡前的保育、幼教等服務措施,主責機關欠缺包括生態環境、問題診斷、需求評估、資源盤點、布建計畫以迄於從需求評估、過程評估到結果評估之整起效益評估的機制設計,此一同溫層思考的決策模式和決斷獨行的做事風格,這才是當前諸多政策作為亂象的糾結所在。

總之,見微知末以看待公幼招生懸崖式下降一事的發展性危機,如此一來,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亦可借力行力去思索從工具範疇以放大到規範層次的關照視野,這其中包括藉由公共化、準公共化的運作機制,以思索上述的各項策進作為,究竟係為幼教政策、兒童政策、勞動政策、社福政策抑或是國家整體的發展政策?連帶地,即使公共化、準公共化是值得一試的政策定調,但是,廣設非營利幼兒園和普及化的幼教服務措施,又要如何廓清這當中所關乎到幼兒本位、父母本位、家庭本位以及社會本位的論述思辨,更遑論於是否有危及到<兒童權利公約>最適照顧的基本精神體現?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