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一則「10年近百件『照顧殺人』如何止息」的媒體專題報導,背後卻有其諸多的喟然與無奈。

話說:<長期照顧服務法>雖然讓是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將照顧者權益法制化的國家,但是,報導也顯示出來近十年來,每年約莫會有十件的照顧殺人案,而近三分之一的加害者,都是在殺人後選擇自殺,至於,凶器部分除了刀具外,還包括枕頭、熱水瓶、延長線等家用品,這多少說明了起心動念的加害剎那,照顧者手邊拿到什麼就用,而非預先圖謀,是壓力讓理智斷了線,對此,從孤鳥照顧到孤島照顧、從非自願案主到蓄意殺人、從照顧創傷到照顧殺人、從照顧個管到照顧法庭以迄於從低端照顧到照顧素養,在在凸顯照顧殺人實乃是某種『個體-制度-大環境』之於壓迫結構的預期性後果(intended consequences)。

上述的簡扼報導,所相與對應的各項發想思辨包括:首先,面對需要長期照顧的客觀事實,多半是由積累許久的單一或突發事件所造成鋪天蓋地的衝擊影響,像是從退化到老化、從慢性到病倒以至於從醫治到養護,如此一來,無論是主觀的心理建設或外在的配搭條件,或許或少是存有船到橋頭自然直的苟且心態,這也讓長照議題無法有其從在家、在地到機構不同樣態的通盤性考量,連帶而來是,訴諸於包括緊急照顧、主要照顧、喘息照顧、替代照顧、移工照顧、專業照顧抑或是畢業照顧的長照連續光譜,便成為一種斷裂失衡的長照守護網,藉此靜默等待長照悲歌的一再演出。

冀此,在這裡指陳出來的乃是將長照的需求滿足,視為某種親屬責任的福利增進,欠缺了國家責任對於捍衛基本生命權益的積極性角色扮演,如此一來,社會變遷所招致對於家庭量能與能量的拉扯影響,家庭自身的功能運作和支持系統,已然有如風中殘燭般難以自保,這也讓照顧殺人的人倫悲劇,對賭的經常是脆弱的人性誘因,而不是嚴肅看待高齡社會大環境裡家庭制度及其配套措施的應有作為,遠地不說,未能適時導入涵蓋復健、社工、心理之類的家照管理機制,也讓長期照顧的棘手難題,無法在第一時間裡有其從停損設置到超前部署的綜融評估、規劃,這部分直接映照出來的便是漫漫長夜的重度照顧需求,自然預伏較高風險的照顧殺人事情。

誠然,從亞健康到羸弱養護的真實景象,除了是讓頤養天年的在家老化,成為某種文化主義的道德枷鎖外,一方面如何就其心理認知捷徑、親屬合作照顧、機構服務補助以及制度運作失靈,以找出涵蓋失能程度等級、家庭結構形式、社會支持網絡與體制整合變革的策進作為,另一方面,則是就其個人動力以檢視該項照顧殺人諸多樣態所隱含的結構意涵,像是家庭組成、照顧性別、需求負荷、身心強度、創傷知情、關係復原、經濟安全、社會參與、凶器手段、拉扯歷程以及司法裁處,究竟是那一個環節出現破綻,以至於需要藉由弒人自戕,來達到不捨但卻不得不的共生解脫。

總之,扣緊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照顧殺人議題,如何正視人在處境、情境和環境所環環相扣且層層堆疊的生態系統,那麼,該項關乎到「照顧-殺人-照顧殺人-壓迫結構下的照顧殺人」的整全多面向思辨,直指出來的就不單單只是照顧殺人的個別境遇,而是復歸於由什麼人來照顧、需要那些照顧、可以提供什麼照顧、如何加以照顧、可以照顧多久、照顧的配套與成本等等居家性質的長照事務,如此一來,導入態度、技巧與知能的『照顧素養』,這也是需要面對的一項長照課題,而非只是掉落家內親情化或家外商品化的兩難糾結。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