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臺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不少民眾經常為了照顧家人而影響到自己的工作,抑或是乾脆選擇離職以專心照顧長輩,對此,多名立委提案針對現行<性別工作平等法>20條文進行增訂,以讓照顧家人的勞工得以享有所謂的「長照安排假」。

誠然,根據勞動部於2016年所進行的推估,1153萬的勞動人口當中,約有231萬名的勞工(約占五分之一比重),因為要照顧失能、失智、身心障礙的家人而影響到工作,這其中推估每年約有17.8萬人「減少工時、請假或彈性調整」、每年約有13.3萬人「因照顧而離職」,換言之,照顧工作所造成的人身負荷,著實影響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工作進行或職涯規劃;連帶地,行政院性別平等處於2020年所委外的「影響女性勞動力退出職場原因分析——以長照負擔為例」研究案,以全國2008年到2019年的財稅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到:聘僱看護工的家庭裡,已婚女性為了照顧爸媽或公婆而中離職場,致使勞動參與率比已婚男性低一成五,至於,那些離職的女性,後續重返職場的比率也比男性少了一成八,顯然,相較於男性,女性二度就業之路更形艱辛,就此而言,守候家人的中長期負荷,這已經蛻變成為某種長照分身乏術化、長照女性化、長照離職化以及長照女性離退重返職場困難化等社會迷亂。

冀此,除了超前部署的積極意涵外,如何正視現行長照社會而來的長照家庭、長照負荷與長照分工,那麼,現行<性別工作平等法>20條文裡,對受僱者於其家庭成員預防接種、發生嚴重之疾病或其他重大事故須親自照顧時,得請家庭照顧假;其請假日數併入事假計算,全年以七日為限以及家庭照顧假薪資之計算,依各該事假規定辦理的相關規範,宜是要有與時俱變的文明化思考,特別是如何借力使力以掀開『長照安排假潘朵拉』的諸多迷思,也就是說,藉由長照安排假之於可行性與不可行性的對造思辨,藉此思索扣緊「照顧者—照顧制度設計—超高齡社會裡的家庭變遷樣態」的關照視野,以找出前因、當下及其後果的鑲嵌、配套措施。

總之,當長照安排假被視為是隱含某種規範性、表達性以及比較性的社會性需求情事,那麼,窺諸於此一集體性質的客觀事實,更是要有整體、通盤、全面與綜融的多方考量,這其中包括有之於產業結構、職務調派、市場生存的資方老闆;之於所得維持、經濟風險、就業保障的勞方員工;之於薪資津貼、外部成本、整體代價的社會負荷;之於長期照顧、近身呵護、適性照顧的長照涵養;之於權利行使、責任義務、世代共好的衡平比例;之於公假、事假、特殊假、留職的所得替代水準;之於親人、移工、照服員、看護的最佳利益選擇;之於居家、社區、機構之於多元並行的最適照顧;以及之於意願、能力以及結構性限制問題的多方糾結,以此觀之,該項的增修工程,將是比想像之中來得更加深邃、複雜與棘手。

最後,長照安排假更不應該斷然淪為某種選舉效應的民粹、意圖與取巧的政策性福利,遠地不說,如何從資方、勞工與政府的相關三角拉扯,以找出某種的社會性衡平,特別是長照假的申請,就不單單只是某種親情牽絆的道德性綁架,而是相與應答的態度、技巧與知能等長照素養,有無到位並且還原回到被照顧者的最適性原則?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