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資料顯示:118學年臺灣的大學生人數將跌至97.6萬人,也就是說,未來的8年內將會大減20.1萬人(17%),以及至少會有40所學生人數少於3,000人的大專校院私校會面臨倒閉危機,相形之下的私立高中,困境的情況則是更為嚴峻,預估115學年的所有高中生只剩下55.1萬人,私立高中只能招到19.25萬人(35%),比起108學年的25.2萬人,大幅減少5.95萬人或23.6%,這也意味5年過後,全國至少會有53所私立高中會被迫退場。

誠然,對於「估未來大學會倒40所、高中倒53所」的聳動字眼,及其所對應<私校退場條例>的延宕立法,宜是要有回歸於「個別際遇—法令制度—變遷環境」的綜融性考察,這是因為:首先,以大專校院為例,這些被迫退場的私校,相與對應的大專校院圖像,究竟隱含那些的變遷意涵,這其中包括有從老牌到新進、從北部到南部、從西部到東部、從綜合到科技、從大學到專科抑或是從宗教屬性到一般性質等不同的屬性特徵,如此一來,嫁接於高等教育政策而來的高教市場擴充,那麼,這些中箭落馬的大專私校,自然就是一項結構性壓迫底下的預期後果,以此觀之,若果,包括立法工程延宕、制度運作失靈抑或是典章設計不彰依舊持續惡化,那麼,對於高教膨脹的後果或惡果,就不僅止是究竟將會或還會有多少所私校被迫要退場的量化思維,而是各自退場私校加總之後的集體意涵與衝擊影響,這已然是超出高教之於教育領域的切割性思考,畢竟,作為人力資本投資及其社會性人力運用的高教範疇,對於產發經濟、國家競爭以及願景藍圖,實則會產生積累性的滾動影響。

冀此,在這裡的針砭真義理應是要去正視高教私校的退場事實,這早已是攸關到國家安全的一項發展性危機,特別是如何嫁接於從人口生育的少子女化趨勢,鑲嵌於從私校個別生存到整體高校危機,以迄於接軌於國家發展能否長治久安的通盤性應變對策,也就是說,從高中職到大專校院、從私校到所有學校、從教育端到不同的運作機制建鏈,如何見微知末以了解到當前的高教危機,這當只是其中一隻地鼠般且不斷流竄於破洞湧現的總體發展困境,如此一來,從教育端出發的解危對策,只是工具範疇的某種戰術操作,關鍵之處乃是在於如何拉高到諸如內政、衛福、產經、教育抑或國家安全的戰略層次,藉此找出『損管』與『利趨』的雙重因應對策。誠然,教育乃為一項百年大計,堆積於高教體系的該項發展性危機,似乎也點明出來從私校的退場到高教的危機,何嘗不是冰凍三尺的滾動效應,如此一來,不到位的春風化雨,亦預伏某種摧枯拉朽且中長期和全面的深遠影響。

最後,該項的私校被迫退場議題,也不單純只是1與0所之於存廢與否的二分切割,而是從退場到減縮、從退場之際到退場之後、從學生到老師、從教員到職工、從私校到公共財以迄對於國立校院應有的績效管理,如此一來,被延宕的何止於立法工程,而是莘莘學子的受教權益、教職員工的勞動權益以及國家良窳發展的生存權益,茲事體大的該項立法延宕,怎能如此的坐以待斃?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