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君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風向球本來的意思指的是測量氣象所用的氣球,經常置放於高空中,現在多用於比喻一種潮流的指引,而這樣的潮流指引也經常出現在生活世界裡,要能夠被識破,是需要理性的分析能力,畢竟,多數時候我們都只是難以搞清楚狀況的配角,乃甚至是局外人,比如近日新聞性十足的竹竹合併案,由即將兩任屆滿的新竹市長林智堅提出,要將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為大新竹市,以成為台灣第七都的直轄市,蔡英文總統也呼應「樂見縣市升格」,但是,要有民意與法制的配套。

事實上,這個政治圈話題性十足的風向球,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第一時間出來發表看法,認為在年底前修改<地方制度法>第4條相關規定便可,這是因為升格為直轄市需要至少125萬人口,依最新8月底的人口數據資料統計,新竹市人口為45萬2781人,新竹縣政府人口為57萬3858人,兩者合計共102萬6639人,以執政黨立法院絕對多數席次,只需要修改條文的一個數字,將直轄市人口標準的125萬人,下修為100萬人,就可以趕上明年(2020年)的九合一大選。

既然有人起了頭拋出竹竹合併以試圖帶風向,那麼,主張竹竹苗一起合併成直轄市的聲音,也就不遑多讓的相繼冒出,對此,林智堅市長希望將苗栗南邊歸給台中,北邊的頭份及竹南歸給大新竹市,只不過,這樣的想法讓其他當家縣市長及民代不滿,正當發現合併頭份和竹南沒有他想像預料中的容易時,林市長他便改口說自己對苗栗縣沒那麼熟悉,會提出竹竹合併是因為共同生活圈,乃是為了要順從民意,既然,苗栗縣的民代對此看法並不一致,那便以縣民的想法為依歸,本來說不選大新竹市長的他,如今的說法更是,既然是由他提出新竹縣市的合併構想,就應該留下來競選第一屆的大新竹市長。

如此一來一往的議題討論,頗為熱鬧滾滾,而政治的角力拉扯,更是此起彼落,現在的政治舞台,沒有什麼不敢說的,只要想方設法把話說得漂亮就能打動人,這也讓我聯想到魯迅在1927年的著作《無聲的中國》裡所說的:「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這個拆屋效應,也被稱為破天窗效應,是在社會心理學中談判時討價還價的一項運用策略,直白的說法,就是以退為進法,這個策略用在許多與人有關的地方,箇中巧妙,用過即會上癮。

承上之言,這些自詡高竿的政治人物,半真半假闡述事情的模糊方式,把對自己有利的面向,說得頭頭是道,不管是髮夾彎還是騎牆派,總是有本事說得合情合理,卻是讓我們一般老百姓霧裡看花,不想輕易選邊站都難,究其原因,還是在於這些的資訊,離尋常的生活過於遙遠,雖然不完全是真的,但也不完全為假,我們能做的是,凡事冷靜先拉開些許距離,把時間拉長,練習不要衝動的驟下結論,努力培養思辨的能力,廣泛的多讀些資料,這也許還有機會求其事件背後的歸因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