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督促教育部完善台灣的氣候變遷教育,以及為925登場的「青年抗暖大遊行」暖身,台灣青年氣候聯盟今(13)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台灣多數的學生深陷升學壓力,容易忽視氣候變遷為自身日常生活帶來的挑戰,立委表示,氣候變遷教育會因不同的老師和地區在成效上呈現很大的落差,建議用「類課綱」和「校本課程」的方式將氣候變遷教育列入現有教育體制,讓學童從小建立觀念。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今日邀集各黨立委召開《面對1.5度C的未來,我們的氣候變遷教育夠了嗎?》記者會,強調跨領域和跨世代的合作,持續充實青年權利、擴大青年參與,以利青年在氣候治理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學習者向前走」創辦人曹立寬表示,氣候變遷不只是科學議題,同時也是人文和倫理的議題,年輕世代、生活在開發程度低、排碳量最少的居民以及最基層的勞動者往往承受最沈重的氣候災害,氣候議題複雜交織的多元樣貌,氣候議題不應只是單方面接收知識,而是更切身思考自己的未來,找尋自己面對這個艱難處境的方式。

「SDGs專題教育探究團隊」計畫主持人傅奕榮指出,新課綱與未來教師培育的課程中應融入環境永續及氣候變遷的議題,政府的支持、教師的培力增能、學生的能動性得以發揮以及彼此的夥伴關係是促成社會正視當今氣候危機的重要元素。

台大氣候行動社發言人林軒佑表示,校園規劃上應有管道讓學生參與決策過程及給予提案實作的機會,讓學生在校園裡得以有實作以及面對議題的多元思考機會,面對1.5度C的未來,才能在跨領域與跨尺度的氣候議題下提出包含多元聲音與觀點的氣候解決方案。

國民黨立委林奕華表示,強調目前氣候變遷教育的困難在於沒有被列入19項重大議題中,氣候變遷教育會因不同的老師和地區在成效上呈現很大的落差,導致現場實行的困難,建議用「類課綱」和「校本課程」的方式將氣候變遷教育列入現有教育體制,透過類課綱的方式能夠從國小建立觀念,到高中實務操作。

立法院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策進會長蔡其昌說,唯有讓氣候議題主流化,才能夠反轉現況,創新與調適能力會是關鍵,年輕世代透過自身所學的專業搭配創意思想,創造創新模式來減輕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時事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