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海巡署於日昨查獲高達154隻之多的品種貓,並且業已依法處以安樂死,這也引發輿論的諸多爭議,如此一來,關於走私貓隻遭受到安樂死一事的延伸性思考,宜有進一步深究之必要。

基本上,一百多隻的品種貓受到集體的處決,自然會是一項令人怵目驚心且有違國民情感的不佳身心感受,然而,除卻是在數量上叫人感到匪夷所思外,真正的癥結點,還是在包括俄羅斯藍貓與布偶貓在內的這些特殊貓隻身上,換言之,排除該項「品種迷思」的認知基模或心理捷徑,自然是可以讓中、下游的買賣行徑,得以達到某種止惡停損的控管效果,就此而言,在這裡的考察真義指涉出來的乃是:需求創造出供給,供給衍生出來各種的假性或不當需求,如此一來,包括供給、需求、媒合等攸關到買賣之間的一干人等,實有比例原則的究責論處,特別是從併科罰金的利益受損到觀念充權的社會教育,使其諸如個人或社會在內的認知結構,得以產生創造性轉化之可能,而此一另類的認知作戰或認知基模重塑,實有嚴肅看待之必要。

事實上,引進國外貓犬之所以會大盛其道,背後不外乎是糾結著交易成本、機會成本、直接代價、間接代價等等的錯綜複雜因素,畢竟,若果是要遵守活體進口的正當程序,那麼,舉凡從進口、運費、疫檢、隔離、注射到後端的市場銷售,這對於業者來說,在在都是需要不斷被墊高的支付成本,如此一來,被迫提高的動物買賣成本,多少影響到業者之間的市場競爭,而這也讓鋌而走險的走私行徑,勢必成為一項預期之中的發展性後果(intended consequences)。冀此,需要時間涵養的觀念教育,一旦無法在短期之內被長成,那麼,操短線以完成銀貨兩訖的走私手段,便要有從裁罰到刑責的兩軌並行策略,藉以讓機會成本選擇的人身代價,達到理性評估的阻嚇走私效果。

總之,一百多條的貓隻,逕付於<走私沒入動物及其用品處理作業程序>的制度設計,以終結其一生,就此而言,這除了是牽動到從治本到治標的多重運作策略外,如何體認到一條多貓隻處於安樂命一事,實則攸關到的是『生命』的根本意旨,從而讓動物權與人權,得以享有相同的生命權益保障,否則,包括買賣、領養或棄置等諸多迷亂情形,依舊還會是當前臺灣社會裡一項的殊異寫照。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