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再尋常不過的外送餐食新聞,只因為,人、事、時、地與物所交錯而成的殊異因緣,而讓該起身障者騎乘電動輪椅以外送餐食的社會景象,有其更多可以延伸的人文思索。

新聞報導指出偶爾可以窺見到乘坐電動輪椅和後設外送貨架的身障外送員,流竄於街頭巷弄的車潮與人流之間,無疑地,一時之間毫無設防的悲憫認知基模,給予了「生命鬥士」、「最棒的生命態度」的直覺感受,至於,擦肩而過的觸目際遇,思忖的是到底有那些社會學想像以回應該項的社會心理議題,畢竟,有限接觸而來的身障認知基模,致使對於『身障圖像』還是停留在想當然耳的道德指稱或規範性思考,如此一來,包括對於上述身障外送員在內的認知感想,自然也會是停留在低階、枝微與片面的官能層次上,進而忽略了對於身障者的應有權益保障或積極福利促進,究竟還可以有那些更為進步的文明化內涵?

誠然,僅就上述或許是肢體受限,但也可能是腦性麻痺的身障者,針對眼裡和畫面的外送景象,投射出來:可貴的是想要突破生理限制的超越自我、可敬的是面對日曬雨淋的身心戕害挑戰、可喜的是在最小兄弟身上看到最大潛力以及可憂的是加速耗損亟待修復的身心狀況等等相與糾結的愛憎情愫,若果,一般外人如您、我,還是停留在上述的官能刺激範疇,那麼,發想出來的頂多是某種個別性行善的從眾行為,以為自己的鬆懈生活,找到用以提升自我效能的激勵因子,但是,就其從損傷、失能到障礙而來的制度運用失靈以及結構性環境限制,並沒有因為觸及、覺察、內省、轉化,以思索可以再為身障者多做些什麼的自我檢視和社會性變革?

冀此,像是從可行性到不可行性的該項職種選擇抑或是從預期性到非預期性的衝擊影響等等人之己見的道德性裁判與社會認知失調,忽略了關乎到身障外送員一職與外送一事,實則指涉的是從就業促進、勞務工作、社會參與、經濟安全到全人發展的相關配套措施;以及從職業重建、評量輔導、職務設計、就業服務、風險評估到職災保障的各項建置作為;以及在其外送工作的個體生命實踐或職場體驗裡,以進一步思考包括優勢、限制、機會與挑戰之於再一次出發與蛻變的增生力量,只不過,這方面需要的是常態性機制設計的陪伴協力,而非是瞬間而過的人道悲憫。

要奮力的不只是造物者所悲憫的這群怯弱人子,還包括更需精進以對的認知性失調、累積性剝奪、制度性障礙、社會性排除及其滾動性戕害的有礙生態環境因子。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