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將近一個月下來的居家宅生活,也讓空閒的生活序曲,多些歸零人生的不同思維。

首先,關於「空」的心情寫照,對應於過往的「滿」,「空」就如同「慢」所之於「急」一般,如何得以找出新的生活節奏步調,只不過,受限於居家陋室的物理空間,呈現出來的是不同於過往辦公室空間的擁、擠、塞,這是因為眾多紙本資料、文書審查或線上作業的宅工作,也讓「空」字隱含的是諸如心理認知、生理感受、情境覺察和環境箝制的諸多拉扯,如此一來,從「空」衍生出來的空虛、空洞、空蕩、空話等等虛空,即使是有一指神通網路化的功效,多的還是時間的填塞或工作的要求,少了更是一種安住身心的中道力量,這才是一門亟待修補的生命功課。

其次,因為諸多的管制而少了人與人直接或有效的連結,也讓實體學習或體驗互動,欠缺一份的真實感,這部分斷然不是遠距或虛擬之類的機制設計,可以加以補強或有所替代的,換言之,長久以來,都是藉由零合的對峙關係,來看待事情一體兩面的截然二分,以至於,忘卻了是可以有不同的組合型態,藉起建立起應該要有的應變能力,遠地不說,各級學校的教育或學習模式,日後是可以有更為彈性的運用策略,舉凡從教室、戶外、居家、實體、遠距、紙本、報告等多元的學習或評量方式,從而找出屬於學生己身的「最適學習」模式,而非只是單純應急、應景般,祭之於類似TEAMS或GOOGLE MEET的技術性操作,藉以完備行事曆上的課程要求。

如此一來,推動還權、賦權、增權或充權於學習主體者的學生個人身上,固然是實屬必要,但是,這何嘗不是再次突顯出來華人社會之於學歷至上、文憑主義的文化迷思之所在,倘若此一學習認知機轉無法獲致有效的突破,那麼,對於載舟與覆舟之間的網路科技,要有所保留還是多於樂觀的期待。最後,汲汲營營於世俗的目標管理,也讓緊湊的勞動生活,更顯得喘不過氣來,這也讓停課或居家的宅生活,剎那之間,多些若有所思甚至於是不知所措,如此一來,相迎於後疫情社會的到來,勢必是要在就學、課業、就業、勞動抑或是休閒、學習等生活安排上,多些的排列組合,而非侷限於O和一之間的遙遠距離。

冀此,面對漫長等待的疫情管制時日,從共情傷害的比較性感受到迷思困頓的自覺性覺察,如果,期待的是自我的解構與解放,倒不如認真思索面對「最適人生」的關懷意旨,我們究竟可以有多少的主導權,特別是來自於學習型個人的自為精進。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