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因應於全臺化的疫災惡化情勢,教育部宣布持續停課到六月二十八日,也就是說,實質上,這學期已然結束並且接軌於暑假的到來,只不過,還有三周的空檔及其暑假生活的諸多安排,多少是讓照顧的棘手不斷增溫,連帶而來的「接軌暑假不上課」此一議題現象,亦有其值得深究之處。

基本上,第三級的疫情警戒,對於教育主關機關來說,訴求的是不用到校上課,藉以避免群聚感染,但是,還是需要藉由遠距教學的相關配套,以達到不停學的學習成長目的,只不過,關乎到不同年齡層的心智成熟程度及其網絡科技化的愛憎情結,這也使得從五月十八日開始所啟動的遠端、自主的學習機制,就其效益評估的關懷旨趣來說,還是有其商榷之處,因此,是有必要針對遠距教學,超前部署於學習過程評估的相關檢討事宜,以讓後疫情時代的學習機制更為多元、深邃和兼具學習內涵,換言之,在這裡的思忖真義,直指的不是將遠距性質的網絡科技,視為某種的工具理性,而是有必要深究用以滿足學習或人性需求的虛擬世界,各個年齡層的不同世代,如何有其自為、自在、自主的學習認知基模和心靈結構?

事實上,長達一個半月的停課期間,也逼近有三分之一時間的學期行事曆,因此,這段期間的學習落差,自然不應該是以皆大歡喜的形式主義敷衍而過,而是要去思考網絡科技之於包括學童、家庭、學校、區域而來的階層深化現象,此一數位學習效能的社會性不公,才是該起議題現象的考察真義所在,如此一來,學校端如何善用暑假期間,以進行數位學習落差的補強教導,這一點絕不能因為放長假的校門一關,得以逕自於商品化的課後照顧或才藝教學,換言之,是否因勢利導於這一次停課所造成的學習成長危機,以思考寒暑假之類的補就教學,如何得以常規制度化,乃甚至是有其必要八月之際,藉由提早開學的權變措施,以拉回各個年級所應該要有的學習水平和知能涵養。

冀此,值此疫情爆發的殊勝期間,國家機器更應扮演最終父母及其最終責任的角色擔當,而非是覬覦暑假一放,便將照顧、守護與支持、培力的責任,委由無助的父母一肩挑起,抑或是補教業者各顯神通的全盤吸納,畢竟,這一次的疫情停課所造成的重傷害,是跨越年級、層級與階級,因此,小自弱勢學生的補救教學到全體學生的心靈重建,期待的是疫情控制之後的提前開學,即便還是照表操課於九月開學,但是,至少,暑期的放假期間,依舊是不斷裂、不斷鍊於這群莘莘學子的線上互動和自主學習進度。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