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心于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據載,2018 年底行政院擬定強化社會安全網的計畫,近年六都的社工進用率,也有大幅度提升到八九成,雖然,不斷補足了人力,但是,換算下來的服務比,還是非常高,平均一名社工要服務 1,535人,此外,社工這個行業普遍還存在薪資低、風險高、工作時數長、專業不被尊重等問題。

首先,除了社福界常聽聞的機構內「回捐」事件外,各地方上還充斥著名不符實的徵才,工作內容一樣都是需要作社工專業的事情,但卻因想要規避中央政府社工薪資規定 34,916 元的樓地板,不斷地變動招募的職稱,讓社工人員不僅是薪資福利受損,也涉及了其它相關的權益問題,像是若還沒考上社工師證照的人員,先應徵上社福宣導員,姑且不論此一職稱是否正式被承認,其後還牽扯到日後考試和實習,是否得以減科應考科目的爭議。

事實上,社工領域很廣泛,從兒童、婦女、銀髮族、青少年、身心障礙、無家者、新移民等,涵蓋出生、死亡、生理健康、心理衛生等權益保障,這其中也包括家庭暴力乃至於社會犯罪,社工的業務內容可說是包羅萬象,每個領域都是整個社會需要嚴正以待的,然而,面對險象環生的困境時,也衍生出社工自身外出訪案,竟然是要攜帶防身武器和自我保護的 SOP,甚至於無法在工作環境中安全、安心。

每每在媒體新聞上又出現事件時,民眾也總是第一質問社工人在那裡,對於社工過分要求與期待、工作性質的不理解、把社工當志工,理所當然做功德等刻板印象,比比皆是,卻鮮少人願意深入了解社工的工作內容,且在各行各業慣性壓榨工時的不健康社會,基層的社工人員快速流動的問題,也難以獲得改善,上述層層疊疊的列舉,無一不是在潰擊維護最後一道社會安全網人員的信心,形成了最年輕的社工通常是在處理社會上最為複雜議題的宿命迴圈。

誠然,社工存在並不表示可以讓社會上所有悲劇消失,倘若社工一直無法受到合理的對待,流動率也是居高不下,從業環境無法獲致有效改善,服務對象也就無法接收到穩定的服務,建立不了的信任感,長久下來,社會就會像是斷裂的破網般,期許未來國家政策能夠正視、從根本問題去導正社工此一行業的結構環境限制,而非只是增加人力,要回歸到以人為核心,而非只有追求效率、重量不重質的 KPI,如此一來,才能使所有人民在其權益受損時,得以獲得社安網的無縫接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