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郁淑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去年(2020)年底台北市大同區明倫社會住宅完工對外開放招租,三房型竟然要40,500元的租金,引發了社會的極大爭議,因為就算是扣掉政府的租金補貼,一般住戶還是難以負擔,對此,檢視整個台北市的社宅,更能發現,租金訂價是愈窮的人愈租不起,這樣的居住正義和民眾所想的相差很大,然而,申請人潮依然爆滿,抽籤率像中樂透一樣低,原來台灣的社宅存量僅占住宅總量的0.19%,遠遠落後鄰近的日本和韓國,但是,台灣入住門檻相當寬鬆,以明倫社宅為例,380戶僅35%是開放給弱勢族群,高達65%給一般戶,才會造成申請的分母很大,中籤率極低的窘境,連中產階級都想抽租社會住宅的窄門,難道不會排擠到最需要幫助的弱勢?有落實到所謂的居住正義?

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起源於19 世紀末的歐洲,因為在都市化過程,中低所得者負擔不起昂貴的住宅,居住於窳陋環境,引起社會矛盾對立與問題,經過多年的改革、倡議,在住宅市場之外,政府成為補助的角色,由政府直接興建、補助興建或民間擁有之適合居住房屋,採「只租不售」模式,以低於市場租金或免費出租給所得較低的家戶或弱勢對象,遲至2010年,台灣才將國外社會住宅「只租不售」的概念引進,法定狹義社會住宅之定義則見於2011年公布〈住宅法〉第3條,又因為年代法源和地方政府政策施行而有不同名稱之社會住宅,像是平價住宅、出租國宅、公營住宅、青年住宅、勞工住宅等。

社會住宅是一項福利政策,也是居住正義的一環,放眼於其它國家,國外的社宅多係以照顧弱勢族群為主,台灣的社會住宅則是在法律規定僅保障3成給弱勢民眾,7成開放給收入所得分位低於50%門檻可以申請,遠高於日本的25%或是香港的30%,主要是與台灣高房價和租屋黑市的原因有關,至於,社宅存量僅占住宅總量比較,韓國是5.1%、日本是6.1%、英國是20%、荷蘭則有32%,台灣卻僅有0.19%!既然社宅比例這麼低,在不影響一般居住品質與接受與中低收入住戶混居的情況,就應該優先提高照顧弱勢族群的居住所需。

再則,以明倫社會住宅的租金過高的問題引起熱烈討論,追根究柢,目前的爭議暴露了社會階級的差異拉大,進而形成相互對立的張力,這是長久不公平的都市政策所造成的,亦是一項社會的警訊,目前台北市社會住宅以自償率100%補貼建設費的說法,本身就很有問題,對此,國外的社宅基金部分除了政府補貼之外,部分是來自於其它獲利的都市開發計畫回饋金,例如商場、停車場等項目的收益補貼社會住宅的興建資金,但是,台北市政府卻是切割這些獲利和非營利的計畫,要求社宅財政自給自足以至於造成租金過高的問題。

居住正義是為了落實「居住權」的保障,主要內涵為居住權的公平正義,包含分配正義和應報正義,理想之居住正義,其目標應是讓全體國人均能「住者適其屋」,並落實健全住宅市場、建立公平效率的住宅補貼、提升居住環境品質等住宅政策三大內涵,以此觀之,明倫社宅的高租金就是把所有成本轉嫁到社宅承租戶,台北市政府儼然變相成為建商?著實是讓人匪夷所思!

總之,社會住宅屬於國家住宅政策結合社會福利,租金不宜過高,但是,也必須要兼顧財務平衡,兩方要如何取得最大公約數,實屬不易,以目前台灣低薪高房價環境,推動居住正義的同時,除了是繼續推動興建社宅和滾動修正住宅法規外,政府實有必要對高「空閒住宅率」(空宅率)現象加以積極處理,根據主計總處普查顯示,自1980年以來,人口及住宅普查空宅率始終都是兩位數,而且逐年上升,2010年調查已攀升到19.3 %,學者認為,每10年一次的人口及住宅普查,近10年的空宅率恐將超過20%,這已然顯示國內「囤房」狀況日益嚴重。

政治大學張金鶚教授認為,過多的空閒住宅會損耗社會成本與浪費社會資源,更是土地資源的閒置,對此,政府可以加強租賃制度、制定租賃條例鼓勵空宅的屋主將房子出租;連帶地,房價負擔能力低,年輕人即使結婚也不敢生育,以去年內政部人口統計已呈現負成長,人口減少,理應房價下跌,但是,建案卻是依然猛推,房價持續上漲,唯有中央政府出手平抑房價,祭出措施打擊炒房,透過囤房稅提高持有成本,減少投資客投機炒作,減緩空宅同時抑制高房價,進而才能改善民眾及弱勢族群居住的需求與品質,以落實真正的居住正義。

※參考資料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
http://socialhousingtw.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3164.html
【台灣社會住宅晚韓國30年! 全台社宅占比不到1%】20201204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9GWyjV
【維基百科.台灣的社會住宅】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7%9A%84%E7%A4%BE%E6%9C%83%E4%BD%8F%E5%AE%85
【國內空宅率逐年上升 學者:明年恐逾20%】2019-10-27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52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