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去年(2020年)在全省各地所舉辦的寄養家庭招募說明會,出席率都是相對偏低,來自於承辦單位進一步的資料統計顯示︰在其所辦理的四百場招募活動裡,到最後成為合格寄養戶者只有一成六,至於,去年新進需要寄養的兒少有近六百人,但是,卻只募到一百戶的寄養家庭,供需之間嚴重的落差情形,這也讓寄養家庭的運作困境事宜,實有進一步深究思辨之必要。

誠然,來自於寄養家庭及其寄養服務的運作圖像,包括︰寄養戶出現寄爸和寄媽的高齡化趨勢,兩者的年紀超過55歲以上者幾近過半;再則,遍地開花的寄家招募活動,但是,最後成為合格寄養家庭的比例卻是不到二成;連帶地,未滿6歲之學齡前且兼具有早療議題的寄養兒童比例,也是有不斷增加的趨向,如此一來,也造成照顧遲緩兒的身心負荷;最後,仍然還是有若干地方縣市政府的寄養費用並未達到合理的支付標準,以此觀之,如何讓寄養服務得以有其建置化的目標管理,那麼,問題的癥結點就不全然只是聚焦在寄養家庭本身的招募活動,而是要有綜融的整體性關照,這是因為︰

基本上,該項的寄家招募活動及其相關聯的運作事宜,實乃是來自於公私協力的委託辦理,因此,即使是有其依約而行的委託項目,但是,若干的運作困境,這也絕非是承接的民間機構,便可自行一手托天的,像是宣導管道、寄養費用等,因此,中央主管機關及其地方權責單位,本於事務一體的共好原則,一方面如何透過中央的增修法律手段,藉此正視到寄養兒少的個別性差異及其不同類別屬性而來的寄養費用設算標準,至於,該項偏重於地方政府層級的福利服務範疇,如何具實地考量到涵蓋金流、人流、資訊流的專業服務及其因地制宜的權變措施,這多少也指陳出來寄養服務不再只是單純的一種家外安置型態,而是隱含著從原生家庭到寄養家庭;從緊急安置到中長期安置;從專業寄養到一般寄養以迄於從老鼠會模式到協力圈運作等工具範疇的技術性操作,更遑論於被界定為緊短、保護屬性的寄養家庭服務,又要如何鑲嵌統整於多樣性家外安置型態的不同選項,像是從親屬照顧、第三人照顧、寄養家庭安置或是機構安置的最佳利益原則;連帶地,從對於原生家庭的復能、對於寄養家庭的培力、對於機構家庭的充權到對於收養家庭的效能訓練,在在突顯出來如何讓這些身心受創、生理障礙或家庭運作失能及其親職角色失職的兒童、少年,得以找到下一站幸福的動力和動能,這也不是思索寄家運作困境之相關配套措施,便可以迎刃而解的。

總之,揆諸於寄養家庭的生態環境與運作圖像,那麼,寄養家庭的諸多困境,當只是某種冰凍三尺發酵出來的滾動影響,畢竟,寄養服務背後所糾結的乃是縣市政府資源階層化、原生家庭困境多重化、寄養兒少身心複雜化、寄養觀念認知基模化,如此一來,寄家數量不足的結構性限制,也讓合格寄養戶的比例偏低,成為了一項預期之中的發展性後果,只不過,堅持對於寄養服務的品質把關,那麼,如何拓展寄養家庭的招募效益,使其達到應有的規模經濟,這會是戰略性規劃的真義所在,就此而言,國家機器所扮演的最終父母角色擔當,這才是優先要被檢視和檢驗的。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