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根據最新統計,在為數2356萬名的國人當中,已經有2314萬人領取三倍券,還有42萬人沒領,對此,行政院長呼籲要儘快領取並使用三倍券,以讓台灣的經濟更為成長。

誠然,在今年(2020年)的開春之際,COVID-19肺炎疫情虎視眈眈並且席捲眾人的如常生活,這也讓三倍券得以勝出,藉此達到一吞苦悶心情及其帶動消費的多重目的,如此一來,時值三倍券的領用即將結束,實則有必要讓該起政策性手段,回歸到理性思辨的公共論述,這是因為:首先,三倍券的發行意旨,斷然不在於只是覬覦3千元金額的一次性消費,換言之,期待藉由多次消費、差額消費、組合消費或是異地消費和不斷消費的運作型態,從而達到刺激景氣與帶動成長的乘數效果,姑且先不去論斷最後的政策目的是否已然達標,單就所衍生出來的各項衝擊影響,便有商榷之處,像是不去顧忌疫情可能擴散的公衛考量,卻是反其道而行的開放到處走動、大規模和不設防的社交群聚,這本來就預伏可能破口失控的風險危機;連帶地,即使是躲過疫情大規模爆發的失序危機,但是,僥倖與取巧背後的苟且認知心態,這才是令人擔心、掛慮所在,畢竟,料敵從寬與禦敵從嚴的論述真義,是不能委於滾動式修正便可以了得,因為被解封的不會是人身的自由,而是無辜性命的集體不安全。

其次,環視近一年下來國家機器的相關作為,亦有其議論之處,一方面被過度渲染的盡是「三倍券」的預期心理,連帶地,紙券面值被過度放大的「三倍券」,更是悖離了用1,000以元換來2,000元的基本數理法則,此一大內宣的醜表功行徑,也絕非是作為表率的執政團隊,應該要有的專業責信和誠信原則,畢竟,上行下效以引領良善的社會變遷,思謀之所在斷然不是如何能夠永續的萬年執政,而是從權力到權威、從口服到心服以迄於有所信任而來的託付關係,如此一來,散見於疫情以來的各項施政舉措,又豈止於像是『疫情政治』、『口罩政治』、『入境政治』、『紙券政治』、『消費政治』、『生命政治』以及『特別預算政治』的各種迷亂情形,而是如何嚴肅看待從「生理病毒」到「心理病毒」、「經濟病毒」、「社會病毒」、「政治病毒」、「文化病毒」、「工作流失病毒」、「就業損失病毒」、「家庭解組病毒」或是「發展性危機病毒」的連動性戕害,尤其是脆弱的『公民政治病毒』,如何得以回歸到公民社會及其民主政治的人本思維。

最後,高達98%的國人有志一同的領用三倍券,此一將債留子孫之於世代會計的財政發展危機,置之腦後與未來的認知心態,倒也是社會心理學範疇裡一項值得玩味的關懷旨趣,至於,不到2%的拒領族群,又是傳達那些變遷意涵,顯然,關乎到世代融合與國家認同的建置工程,台灣社會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好一個「哀莫大於心死」、「麻木不仁」抑或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COVID-19疫情浮世繪寫照。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