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十二月份的第二周(2020.12.14)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無法無天電子菸」、「一二○三身障日」、「須過五關冷靜期」、「特境婦女單親媽」、「社福移工成破口」、「一個學期十六周」、「木馬屠城危險點」、「時代雜誌打個叉」、「四大措施打炒房」、「時空遶境青山宮」、「三重二不新課綱」、「移工人權集中營」、「疫馬當先不可擋」、「牙醫醫院次專科」以及「生育優生保健法」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無法無天電子菸」,打開Google地圖,光是雙北兩市就有十幾家電子煙的專賣店,乃甚至有更多是私下販售,在台灣一地,電子煙的販賣吸食已經是到無法無天的地步,主管機關衛福部卻是表示,未來將修法以嚴禁電子煙在台上市,並且要以最嚴格的手段控管,同時也已經將<菸害防制法>的修正草案送至行政院審查,此一牛步化的行政作為,隱含的是如何以民為念為的施政鵠的;「一二○三身障日」,國際身心障礙者日(International Day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乃是一項聯合國的紀念活動,這是1992年10月16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所通過的決議,確定自1992年開始每年的12月3日訂定為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只不過,從國際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到台灣<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之間的落差與貫通,會是用以檢視台灣身障權益文明化重要的參考指標;「須過五關冷靜期」,明年(2021年)起大陸離婚須過申請、受理、冷靜期、審查、登記(發證)等五大步驟,這其中的『冷靜期』為30天,也就是說,明年起大陸民眾即便是夫妻雙方協議離婚,也無法立即申辦生效;「特境婦女單親媽」,一則離婚的單親媽媽弒親案卻也引爆作為特殊境遇家庭一環的單親婦女,如何不會成為現行社會安全體系的漏網之魚;「社福移工成破口」,全台確診的人數已經破七百人,新增的案例多為境外移入個案,對此,環視國內社福移工高達25萬多人,工作內容係以照顧失能失智患者居多,如稍有疏失,恐將成為防疫的破口。
其次,「一個學期十六周」,我國大學每學期有18周業已是全球最長,對此,台灣大學系統率先將學期縮短為16周,藉此讓與國際同步,以有助於師生出國交流,至於,整學年所多出來的時數也能成為『第三學期』,以讓想要提前畢業的學生超趕進度,但是,相與衍生出來的議題現象,也是有它加以探究的必要;「木馬屠城危險點」,近期內所大量增加的境外移入病例,這也讓移工成為了另類的『木馬屠城』,至於,六大危險點的防疫缺口包括有移工的本國疫情爆發中、移工的本國陰性資料存疑、移工常常自稱無症狀、移工在醫療機構工作、移工照顧老人與病人以及移工休息時常群聚;「時代雜誌打個叉」,時代雜誌把2020年打了一個大紅叉,時代雜誌第一次送上大紅叉是1945年5月7號納粹領袖希特勒證實死亡,第二次是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第三次是2006年美軍發動空襲擊斃伊拉克凱達組織首領札夸威,第四次則是美軍擊斃凱達組織創辦人賓拉登以及這一次因為COVID-19的心情映照所打上第五次的大紅叉,並且寫上『最糟糕的一年』;「四大措施打炒房」,中央銀行無預警祭出房市針對性的審慎措施,包括鎖定公司法人、自然人、購地貸款以及餘屋貸款等四項,以進行貸款成數限制,這也是十年來的首見,特別是針對建商的餘屋貸款,藉此打擊建商的囤房風氣;「時空遶境青山宮」,適逢一六五周年的艋舺青山宮遶境,由於場面盛大,導致出現鞭炮、噪音、空汙和垃圾等擾民的社會怨懟。
最後,「三重二不新課綱」,新課綱上路一年多,招聯會特別強調學習歷程包括有重視基本素養展現的核心能力、重視校內的學習活動及重視資料真實性和學生自主準備的三個『重』以及不是學系所列每個項次都要具備和不是以量取勝的兩個『不』;「移工人權集中營」,相繼出現印尼與越南的移工染疫疑雲,引發了社會恐慌,但是,移工被歸咎為防疫破口,並非是移工本身,而是移工宿舍宛如集中營般的惡劣環境;「疫馬當先不可擋」,台灣2020代表字大選的票選結果出爐,第一到第十名的2020年度代表字,依序為疫、蓄、悶、安、韌、惜、勇、偽、茫、封,『疫』字可謂是一馬當先,在總票數8萬2631票中,拿下2萬8441票,囊括逾3分之1票數,幾乎是第二名的兩倍票數;「牙醫醫院次專科」,雖然早於民國70年代起就有牙醫醫院的設置標準,只是,新規定中卻是要求牙醫醫院僅能提供牙科服務,不得設置其他的西醫科別,如此一來,倘若處理有特殊需求的患者,一旦出現併發症仍須後送一般醫院,顯有不合理之處;「生育優生保健法」,為符合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的公約精神,我國現行<優生保健法>將啟動更名與修法,名稱擬變更為去歧視的<生育保健法>,另外,若欲接受人工流產手術須經配偶同意的現行條文規定妻子,將改為不須經配偶同意,該項擬定的更名與修法草案預計於明年3月預告。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台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COVID-19」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