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薇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為了讓COVID-19疫情感染的擴散得到有效的控制,各國採取邊境封鎖措施,如此一來,也衝擊到全球經濟及其失業率上升,在今年8月亞洲開發銀行及國際勞工組織提出警告,因面臨COVID-19疫情有如黑天鵝般鋪天蓋地襲來,進而造成就業市場的縮減,這對於剛邁入職場15-24歲的年輕人來說,將成為「封鎖世代」;連帶地,年輕人迎接比以往世代更嚴峻的經濟困境並且據以成為所謂的「新貧階級」,冀此,擺蕩於未來希望與疫情發展底下的年輕人,將要何去何從的議題現象探究,便顯得嚴肅與迫切。

首先,依據主計處109年10月份以年齡組別為其失業率觀察的統計資料顯示,高失業率仍集中以青少年,分析原因乃是15-24歲的青少年,係處於工作初期或調適階段,致而工作異動較頻繁,這其中又以 20~ 24 歲所佔 12.38 % 最高,15~ 19 歲 8.15% 次之,25~ 29 歲 6.36%亦 在平均水準之上;其餘各年齡層失業率則均在 3.71%以內 。

再則,從青少年的認知發展理論,從皮亞傑的見解切入,此一階段青少年的核心任務乃為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從具體思考到抽象思惟的邏輯推理運作,進而學習應該要有的判斷決策能力,換言之,他們充滿理想也關注自我的人生意義,藉以開啟自己對於事情和未來人生方向的探索;另外,從艾瑞克森對於青少年發展任務的觀點來看,此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則是從家庭中獨立出來以及個人認同感(Identity)的發展,因此,又稱此為認定與認定混淆的衝突階段,如此一來,對於此一時期青少年工作之所異動頻繁,當可了解、接受。

誠然,Covid-19疫情重創的幾個產業,也是多數年輕人所從事的,像是批發零售、製造業、商業服務及餐飲與飯店業,年輕人面臨到工時減少與企業裁員,學業與訓練受到疫情的影響,而無法如以往常態進行,因此,不論是進入社會或轉職,都極為不易,故而,「封鎖世代」的年輕人承受到疫情威脅、經濟危機以及心理危機的多重挑戰,就此而言,要如何在變動中持續的前進,透過對於社會、經濟、工作與自我的觀察力、反思力和創造力,從而找到希望的幸福力。

總之,擺盪於從「封鎖」到「探索」的突破歷程,進而期許年輕人追尋己身生命意義的同時,也要鞏固好自我認同的認知基模,相信自己做得到,無論明天是好或壞,重要的是,努力以讓明天比今天過得更好,特別是在學習心靈的自我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