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為了協助學生找到學習動機和適應未來,台灣大學於日昨發表「未來大學」願景,將目前的四個學院籌設全院的不分系學程,並且預計於111學年進一步再設名為「空白學程」的全校不分系學士班,誠然,此一學制鬆綁的權變措施乃是為了提供給大學生更多的自我探索資源,進而培育新時代所需要的跨領域人才,如此一來,相與關聯的命題思索,就有它嚴肅思辨之所在。

基本上,以學院為主體的該項不分系學程設計,早已經是實施多年,就此而言,如何回應於社會變遷以針砭該項學院不分系學程之於制度規劃的效益評估機制,這會是該項教育行政策進作為的基本思忖所在,換言之,從特定的學系到不分系以迄於不分學院的「空白學程」,考察的真義就不只是聚焦在此一「空白學程」本身的議題行銷,而是要有整體綜融且整全多層的觀照視野,藉此思索該項創新措施背後所可能衍生出來預期或非預期的衝擊影響,遠地不說,當有一定比例的學生,並不是很清楚了解自己就讀科系的所學為何,那麼,將學制的鬆綁與自我探索鑲嵌在一起,這中間的串聯推演,實有待加以廓清,如此一來,就其正本清源的溯源管理而言,關乎到增進自我效能的探索教育,要如何確切內化以成為包括大學生、碩博士學生在內的心靈結構,這其中從特定系所到不分學院的體制內學習管道,當只是持續社會化的機制設計之一,更遑論於從課堂到社團、從校園到社會以迄於從學生個人到重要他人的通盤性檢視。准此,在這裡的論述思辨直指出來對於新生世代所之於『既知為何,才有如何』的探索教育、職涯規劃和人生藍圖,需要的乃是一種解構、重構與新構之於高教典範再建構的變革工程。

誠然,嫁接於未來需要統整知識以有效解決問題的跨域人才,那麼,從單一系所以建立各自的「領域專長」到更為進階的整合學習,點明出來相與關聯的銜接轉化過程,是有審慎以對的必要,一方面要有加以警惕反思的是相關的自主學習與知能素養,此一攸關到固本的基本功,是否已然成熟、到位?至於,關乎到統整創新的跨域學習,又要如何就其擺盪於『同中存異』與『異中求同』的知識涵養,藉此找出屬於己身的主體性特色,如此一來,除了要慎防捨本逐末的投機取巧措施外,像是創思力、科技力、跨域力、自學力與幸福力,更是不應該漠視個人所要履行社會責任之於第三人生公益力的涵化學習,以此觀之,在這裡需要被廓清的就不單單只是如何培育出經世致用的跨域專才,而是一項學習的心靈結構,如何有用以引領良性社會變遷的淑世主義。

最後,上述的「空白學程」倒是可以作為未來迎接發展性社工的發想思考,亦即,嫁接在人群服務的自我探索,以讓社工的知能素養得以從社會工作系或社會福利系的基礎培育,以取得社工員職位或是應考社工師的資格門檻,從而,再藉由以文化大學全校不分系學士班為例的機制運作,藉此完備諸如司法社工(社工+法律)、金融社工(社工+財經)、心衛社工(社工+心輔)、數位社工(社工+資工+資管)、傳播社工(社工+資傳)、災變社工(社工+大氣)、多元文化社工(社工+外語)、長照社工(社工+營保+生應+藝術+運健)、社企社工(社工+社企)抑或是通用社工(社工+環設)所之於社工從業市場的專業自我區隔。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