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一則乍看之下是稀鬆平常的少年滋事新聞報導,背後所糾結的發展性危機,是有其從偏見、成見到歧視所之於社會排除及其不友善環境的嚴肅提問。

話說︰有某一位17歲吳姓少年的母親是越南籍的新住民,因19歲的李姓男子多次在網路上,嘲笑他母親是「花錢買來的」和說他是「雜種」,致使吳姓少年憤而持以改造的手槍對空連開九槍,大聲怒嗆「別再罵我媽」,雖則還是有其要加以完備的司法程序,但是,擺盪在『法-社會』背後的『社會-法』意涵,這會是當代台灣作為婚姻移民和多元文化社會所需要深層以對的一項變遷課題,畢竟,「別再罵我媽」的大聲怒嗆,表述出來的何嘗不是行凶的這位少年積年累月的內心怨懟,只不過,藉由此一的事端風波,以找到情緒發洩的破口,如此一來,就其個人行為和社會環境的生成關係,那麼,包括家庭、學校、同儕、網路抑或是外在的社會環境,究竟是積累出來何等不友善的生活氛圍,致使,透過鳴槍才得讓積蘊許久的情緒有所宣洩。准此,在這裡的思辨之處,就不只是聚焦於單一的特定事件,而是諸多案例的加總所形塑出來兼具集體意涵的整體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號稱最美風景的台灣人以及最善於溝通的執政團隊,有無據以反思已然是在無形之中,預伏更多從族群到人種的緊張、對立、撕裂和決裂,此一對於『種族政治』的操弄,是否會成為影響台灣社會動盪的下一顆未爆彈?

誠然,作為人口變遷某種社會性增加的婚姻移民,新住民對於台灣一地生產力和勞動力的多重付出與貢獻,自然是不在話下,但是,『落難成兄弟、何必骨肉親』的以沫情感,卻是未能在相濡的互動過程當中,增生出來更多的社會連帶情愫(social solidarity),以此觀之,上述的少年聚眾滋事,直接跳過曝險情境而來之持有槍彈和預備犯罪的觸法行為,針砭之處就不單單只是依法究辦的法律範疇,而是有其回歸到民德和民俗的關聯性思考,畢竟,引爆爭端的肇因乃是來自於語言霸凌的不堪羞辱,而這些特意或脫口而出的口頭話術,又是在什麼樣的成長環境裡,被內化並且成為認知基模的一部分抑或是某種的心靈結構,如此一來,從一己之見的「偏見」到較難以改觀或既定的「成見」或是包括言詞霸凌與攻擊行為在內的「歧視」,顯露出來的是某種社會排除及其無法相容的生活環境,這才是該起議題現象的針砭或是教人憂心之所在,換言之,從制度性障礙、累積性剝奪到社會性排除以迄於滾動性影響的多方拉扯,更是移民島嶼如台灣所要誠實以對的一項發展性危機議題。

總之,無法選擇父母的新台灣之子,會和新住民父母及其多元文化家庭般的用心生活,以努力找到安身立命的依歸所在,就此而言,需要的會是國家機器積極性差別待遇的主動作為,畢竟,20、30年的婚姻移民拓展歷程,早已為台灣一地,從原漢、漳泉、閩客、外省以接軌到新住民,藉此註寫豐富的移民血淚史頁,只是,公民社會一份子的您、我,又付出那些民胞物與的應有關懷。

記得,不要小覷此一擦槍走火事件背後的結構性迫害和受害的深層關係,特別所關涉到的是「個人-制度-環境」的拉扯影響。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