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根據外國媒體的報導指出,在越南所新增的六例確診個案當中,有一名45歲男性患者是自台灣搭機前往越南,此外,內地的上海也通報了一例由台灣移入的確診個案,如此一來,引發了台灣一地是否確切落實篩檢的可能疑慮;於此同時,在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之後,中部的彰化縣超前部署與台大公衛學院合辦萬人的血清抗體檢測,藉此也篩檢出來一名從美返台居家檢疫的10多歲無症狀少年,只不過,正當呼籲中央針對入境者要有全面普篩、居家檢疫和自主健康等三層保護之際,防疫指揮官卻是反而針對彰化縣衛生局長所採取該項居家檢疫者採檢的「逆時中」行徑,下令政風單位依據<政風機構人員設置管理條例>,以針對彰化縣的該項舉措,有無涉及到廉政、貪瀆、不法、公務機密、機關安全以進行調查。

誠然,上述包括從入境到出關以迄於從不適就醫篩檢到居家檢疫檢測之頗有羅生門味道的拉扯事件,一方面說明了即使大內宣的政策說貼,是有它用以安撫民心的必要性,但是,從單一到不斷湧現的出境確診者,指陳出來的就不只是對於在台期間無症狀感染者的疫調說明,而是此一關乎到公共衛生及其流行病學的可能超級傳播者,是否有可能因為破口的出現,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演變後果。准此,相迎下一波或第二輪的肺炎疫情,過往國家機器所採行的保護措施或防禦模式,是有通盤檢討的必要,以此觀之,在這裡所對賭的就不盡然是單一或少數的個體性命,而是從有症狀到沒症狀的確診者,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機制設計裡,獲致某種的制度性掩護;連帶地,像是料敵之輕的醜表功抑或是權謀為重的生命政治等結構環境,突顯出來的乃是:國家防疫隊如何避免同溫層的團體盲思,以讓過往的戰功彪炳事蹟,毀於一旦,畢竟,當只是一線之隔的造神與毀神,其所要付出的,就不只是政治責任的下台了事,而是更多的無辜性命一併地被席捲於誤判情勢的一意孤行。

基本上,即使不是前無古人也非是後無來者的這一場抗疫作戰,要如何從且戰且走的臨場應變,以找出戰略層次及其整體布局的超前部署作為,遠地不說,對於即將到來的九月份全面開學潮,是否所採行的依舊還是穿戴口罩、測量體溫之類的消極因應措施?至於,遠端教學的數位工具,又有無多元的配搭方式?而新學期的二次連續假日,是否又要祭之於報復性消費的四處趴趴走?使用期限到年底的三倍券,有無令人耳目一新的其它創新對策?社會新鮮人的新冠世代,如何就其工作能力、工作機會、工作收入、工作穩定和工作願景,以思謀相與對應的解決對策?再則,紓困與振興以及振興和防疫,這兩者之間的衡平關係,要如何有效的拿捏?秋冬的季節轉換之際,蠢蠢欲動的疫情擴散,除了擾人的實名制口罩購買或穿戴外,疫苗的研發或採購,如何得以超中趕美來捍衛民眾的性命?最後,無止盡的疫情經費編列及其有待商榷的績效管理,又要如何面對債留子孫的世代會計問題?

總之,COVID-19的第二集業已正式播放,誠然,對照於第一集的大熱賣,極盡灑狗血的第二集劇情演出,自然是不在話下,只不過,欣賞第二集的觀眾如您、我,卻不再是電影院或沙發上的單純休閒者,而是無法逃脫於生命共同體的結構性被害者,就此而言,對於國家機器相關作為的外部監督,自當是要更為積極以對,否則,陷入於該項『生命政治』的抗疫戲碼,最後的結局就不只是不忍賭之的票房收入,而是誰也負不了責任的『生命災難』。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