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佳陵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台中推出全國獨創六都之首的「街友儲蓄方案」,街友只要是願意存錢,台中市府便相對加碼補貼利息100%,每月最高門檻存3,000元和補貼3,000元,然而,該項政策究竟能夠讓多少街友脫貧自立、工作儲蓄抑或是重建生活秩序?實則有嚴肅探討的必要。

近10年來,各縣市受理及查報街友總人數約在3,000~5,000人左右,列冊街友(一般指較資深的街友)的人數更是始終都維持在2500~3500人之間,為利於取得求生資源,國內街友有高度集中都會區的特性,根據《遊民問題調查》指出其實七成的街友有工作,多數都為高風險、低收入的工作屬性,例如舉牌工、粗工、出陣頭、資源回收等,有鑑於此,政府部門透過轉介就業服務與職業相關訓練,各個地方縣市政府積極委辦民間團體推行相關計畫,以讓街友可以接受手工藝、烘焙、園藝的專業技能訓練,透由工作技能的提升,重拾自我肯定與價值,進而取得工作機會重回社會秩序。

根據衛福部統計處的最新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街友接受職業訓練與就業服務的人次創下新高,達1萬3238人次,為2018年的6倍之多,至於,在安置部分,<社會救助法>第17條第3項明定,各縣(市)政府應結合警政、衛政、社政、民政及勞政等機關或單位,建立遊民安置輔導體系,採緊急性基本生活安全維護、過渡性收容安置及穩定性就業、居住措施等三層次處遇服務,以提供適切的服務與輔導措施,對此,衛福部每年亦編列預算和透過公益彩券回饋金,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或民間社福團體辦理相關遊民服務措施,藉此落實「先居住後輔導」的策略方向,於此同時,也有諸的多民間團體像是芒草心慈善協會、人生百味等,積極投入推展多元的街友扶助方案。

綜合上述,在諸多立意良善政策的施行之下,「街友儲蓄方案」自施行以來,台中目前列冊街友共有273人,但僅8人參加儲蓄,比率不到4%,三個月下來8人的儲蓄總金額為2萬9500元,沒有希望的未來,已然是街友每天都要面對的一切,高風險低收入的工作機會並不是天天都有,也不是人人都有辦法從事,因為,高度暴露所造成的工作傷害而導致無法持續就業;因為年齡、健康抑或是身分條件的限制,即使接受職業訓練,缺少媒合就業機制,經常也是被公司行號拒於門外;因為安置機構的門檻規定、限制居多抑或是位置偏遠,導致於安置出走的不斷循環。

「當你一無所有,你確定自己可以按照你的道德標準過生活嗎?」,在不斷被漏接的輪迴裡,人定都無法勝天時,街頭的一角,自然成為街友安身立命舒適圈之所在,街友需要的從來不是被指責「不努力」,而是找回生而為人的基本尊嚴,一種還有活下去的希望。誠然,街友最大的困境,或許仍在於「不被當人看」,街友真正需要的不只有食物,還有工作、住處以及人際關係的連結,如此一來,才能讓他們找回活下去的動力。

值此後疫情時期,失業率節節攀升、生態環境劇變之際,我們自己甚或周邊的朋友,都有可能是偽街友、類街友,因此,深化公民培力教育以反轉對於街友的偏見,從而理解街友在這世界何以存在;連帶地,也要從您、我個人做起,協助陪伴街友脫離現下的生活,以接納街友找回他們的生活調性。

總之,我們看待街友的方式,這未嘗不是我們對待生命方式的複製重貼。